為推進物業管理精細化服務提檔升級,進一步助力住區環境提“質”增“顏”,最近,隨著一批批高科技保潔“神器”在全市部分小區投入使用,物業服務保潔作業逐步邁入智能化、精細化、高效化時代。“人機結合”的智慧保潔模式,不僅顯著提高了小區主次干道、樓道、地庫等的清掃質量和保潔效率,更為居民業主帶來了更加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
近日,在上次國潤溪香米蘭率先引進多款智能清潔設備試用效果較好的基礎上,市物業協會在全市部分項目推行“人機結合+流程重塑”精細化保潔試點工作,通過智慧清潔、大數據管理、后臺管控等方面提供科學化、數字化的技術支撐,有效節約人力及管理成本,以科技賦能創新,書寫著物業服務清潔的新時代。
▲市物協工作人員及試點項目負責人參觀國潤溪香米蘭
過去,物業保潔主要依靠人力,一把掃帚一個拖把,保潔人員推著保潔車滿小區跑。現在,隨著居民業主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傳統人工保潔“除掃—撿拾—傾倒—再除掃”的方式因其強度高、重復性大、效率低等特點已無法滿足越來越精細化的物業服務,因此“機械設備+人工作業”相結合的模式應運而生。本次試點的鳳和園、利得國際、匯景公寓、青春雅居等項目通過引進手推式掃地機、駕駛式掃地車、三輪清洗巡邏車、高壓洗刷機等一批“新伙伴”,打開了物業保潔服務高效智能化的新篇章。
▲保潔清掃機械設備教學及試用
面對物業項目環境復雜多變、清潔頻率要求高、清潔效果好等挑戰,各試點物業項目通過“人機結合”的策略,實現了對項目主干道、地庫、樓道、石磚路、窄小區域等多個物業保潔作業區域的全覆蓋。通過集吸塵、清掃、收集為一體進行保潔深度清理,徹底解決人工清掃中出現的塵土飛揚、灰塵難掃、漏掃等問題,同時效率高、零排放、無污染、噪音小等特點進一步助力高質量保潔清掃工作降本、節能、增效、提質。
▲試點項目試用保潔清掃機械設備
據統計,根據清潔區域的不同,以1個保潔人員1小時清掃300~1000m²的面積計算,智能設備每小時能夠完成2500~7000m²的清潔任務。其中,大部分清潔設備在相應的峰值作業模式下,可實現2-6個小時的續航。而這對物業企業而言,相當于一臺智能保潔設備目前能夠替換3~4個清潔人員的工時。
▲試點項目青春雅居“人機結合”降本增效方案
為進一步響應“智慧物業”時代發展需求,各試點物業項目積極匹配先進的“智慧物聯網”保潔系統,通過不斷優化保潔服務流程,提高保潔清掃質量,將提升保潔品質、優化保潔方案作為本次提升保潔服務“流程重塑”的關鍵點,以滿足居民業主對高品質生活環境的追求。
高壓沖洗車、駕駛式掃地車、車庫洗地車、三輪巡邏車等多種保潔機械的協同配合,通過采用不同的機械化作業模式,適配每一個物業清潔場景。例如對于小區主干道而言,首先用高壓沖洗車對外圍路面清洗,再由掃地車負責路面清掃,最后由巡邏車負責路面巡視,在“一沖、二掃、三巡’”的模式下,對比人工1000㎡每小時的清掃效率,一輛掃地車可以完成15000㎡每小時的清掃工作,并對道路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深度保潔,保證路面干凈整潔、潮濕無揚塵,最大化保障外圍環境的潔凈度。
▲后臺卡赫fleet智能“物聯網”管理系統app
由于每個物業項目的環境都不同,實現“人機結合”的保潔機械設備通過自帶gps定位系統連接后臺卡赫fleet智能“物聯網”管理系統,結合天氣、氣溫、清掃區域等因素,采用大數據分析為每輛保潔機械設備設定好既定的行動路線。同時,項目管理人員及后臺遠程技術人員可通過在線管理大屏或手機app,實時觀察到區域內保潔設備的移動軌跡、作業時間、作業面積等數據,通過“定人、定崗、定責、定時、定區域”,對保潔工作實現量化的監督和考核,實現物業服務“流程重塑”后的精細化管理。
▲智能“物聯網”管理系統流程管控
隨著全市試點項目智能清潔設備試用的“零”突破,市物業協會通過與德國卡赫開展戰略合作,實現智能清潔設備的“以舊換新”,采用“租完即送、全周期維保”的方式引入引進,為全市物業服務帶來了精細化管理的新思路。下一步,市物業協會將以加強企業合作、創新共贏為發力點,進一步提升全市物業項目智能清潔設備的覆蓋率,推動物業服務邁向新高度,助力建設更加精致、秀美、整潔、宜居的大美昆山。
[ 此帖被昆山市物協在2025-01-25 15:07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