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昆山不顯山不露水的,普普通通的用詞,新高地,樣板區,江南宜居,對臺臨滬橋頭堡,這些詞不行啊!
看不出啥新的發展亮點,對于其它兄弟區縣,用詞上沒有優勢!
解析開來,
昆山科創新高地是指更精尖嗎?有沒有技術壁壘和增量的?
江南宜居,真的宜居嗎?陽澄湖?淀山湖?開發臨滬風景地產經濟嗎?
對臺臨滬橋頭堡,意思是守住臺資高密度經濟嗎?能守住嗎,大廠都去南通或蘇北建新廠分廠了!螺絲人群的集散效益比往年好像顯少了一些!
臨滬橋頭堡,這個一直堅守在橋頭上,被滬11號直插靶心,成業11敗也11,沿好了開發區,吸流了花橋的龐大商務服務業構想,真的成公園了,滬漂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能承載堡壘作用嗎?
堡壘往往就是被攻破的,被滬政吸波助流,一衣帶水的,彷徨不可終日,能成堡堅守嗎?
昆山一心向海,可是省里還要其堅守堡壘作用,不是明白著 村頭建牌坊,夜里偷外郎嗎?
昆山太難了!
反觀太倉格局,沿滬開放樞紐,港產城,定位就很明顯了,延滬開放就是指,滬大佬,想覬覦,不是不可以商量的,就看你的能量了。
樞紐,懂的都懂,就是滬佬一外設在江邊的一座南北東西通衢的樞紐前沿陣地,高地,用來對抗蘇州北杠杠好用!
從省的角度看,昆山太倉是薄彼厚此啊,大港口大樞紐,綠色生態宜居都給了太倉,產業給了昆山,明白一看太倉的幸福指數偏高,昆山還是安心產奶的命!
蘇州的其它區設,用詞上沒有一個省油的,尤其工業園區,簡直亮瞎了眼,這是嚴重與國家意志在配啊!哪個都比昆山搶眼!
怪不得,地鐵市域城際哪個圍繞而去,一騎絕塵,真的是周邊鐵路都圍我所用啊,我不要這昆南經略鐵杵又如何!
個個都在安慰昆山,個個都在和稀泥,像極了,普羅大眾的心聲:
你們好好干,將來該有的都會有滴!可是將來有多遠呢?畫大餅誰不會,精神勝利法誰都懂,真正的政策傾訴,能量賦予卻一絲也不給,這個時代,還能期待新一代人勇敢開拓,敢為天下先,站出來,堅守城湯,勇略高地,披荊斬棘,激流弄潮?
奶牛就是最好的宿命,望著周邊的一眾眾同屬們牌面立起,森羅莊重,不知何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