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胖點才有福氣”
“小時候胖不算胖”
……
這些話你是否也聽過?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肥胖定義為疾病
而兒童肥胖的危害遠超想象!
比如在常見疾病中
肥胖兒童高血壓和糖尿病
分別是正常體重兒童的3.9倍和4.3倍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顯示:
肥胖不僅損害心血管、內分泌和骨骼系統,還會抑制兒童生長發育,甚至影響智力、行為認知和運動能力。當下我國肥胖兒童群體整體呈現“基數大、增幅快”的特點,兒童超重肥胖問題已成為我國國民健康體系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兒童減重絕非“面子工程”,而是關乎一生的健康“保衛戰”!
11歲的小王和昆山市中醫醫院營養科的緣分起始于2024年3月。
起初小王的媽媽擔心身高發育問題到蘇州某醫院就診。經過詳細檢查評估后確認身高正常發育,專科醫生不建議進行藥物干預。但卻意外查出體重嚴重超標——身高147.5cm,體重竟達60kg,BMI高達27.6(遠超兒童肥胖標準)!
小王媽媽把“減重”這事記在了心上,回家后盡量控制小王的飲食,但效果始終不顯。
去年,無意間小王媽媽在市中醫醫院公眾號看到了一篇推文《兩個月暴瘦20斤!一波三折的減肥歷程……》(點擊跳轉查看)后,了解到了“醫學營養減重門診”,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曹瑛醫生。小王媽媽非常擔心,表示“我在網上搜到的減重方法五花八門,但孩子還小,怕方法用得不對反而適得其反,我們還是想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減重。”曹醫生仔細了解了小王過往的飲食、運動習慣和目前媽媽對小王的飲食控制方法,指出小王目前的能量攝入較前有所減少,但飲食結構不合理,這是導致減重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建議根據小王的基礎代謝調整能量攝入和飲食結構。
初次就醫時小王并不愿意,因為覺得會少吃很多好吃的,后來經過曹醫生耐心地宣教和媽媽的鼓勵,小王知道了肥胖的危害和健康體重的重要性,表示會認真配合減重治療。
針對這種青少年肥胖癥,經過專業檢查后曹醫生選擇了相對溫和的限能量平衡膳食醫學營養減重法,在控制總能量攝入達到減重療效的同時又可以保障兒童的生長發育需求和臟器功能保護。同時配合運動治療,在大家齊心協力一個月后,小王同學體重穩定下降,初見成效。兩個月后隨著體重的持續下降,小王同學自我感覺身體輕松了,運動起來也沒那么累了。
▲限能量平衡膳食各能量段推薦食物表(單位:克)。此飲食方案需要專業醫師指導評估下進行。
都說“減肥如磨劍”,媽媽表示減重過程也是斗智斗勇的過程。
剛剛啟動時,小王同學還是忍不住地偷吃零食,看到妹妹的果凍、餅干饞到不行,咬上一口都非常高興,家里的水果特別是橘子總是不經意間就被順走了,等收拾房間的時候總能從抽屜翻出來果皮、零食包裝袋,每隔一段時間小王還會思念炸雞、薯條、漢堡,但在定期復診監測過程中,伴隨著自己的體重日趨正常,小王也慢慢地將這些習慣改掉了,生活方式變得更健康了。
小王就這樣從年初3月份堅持到了10月底。全身脂肪和骨骼肌肉的含量也在減重4個月后形成了逆向交叉并在之后的時間里持續改善,實現了精準增肌減重的效果。
-
體重:60kg→48.7kg(甩掉22.6斤脂肪);
-
身高:147.5cm→153.5cm(長高6cm);
-
BMI:27.6→20.7(從“重度肥胖”到“健康標準”);
-
體型:體脂率下降13.8%,肌肉量增加3.1kg。
外在形象上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王對自己的努力和最后的結果感覺非常滿意,自信地表示“我覺得我現在好帥!”媽媽也說這簡直就像是換了個兒子。
小王同學的逆襲并非個例!2023年起,昆山市中醫醫院與全國首批“營養與健康示范學校”西塘實驗小學連續開展兩屆學齡兒童體重健康管理干預項目。醫院營養科醫生通過飲食評價、體格測量、檢驗檢測和癥狀表征對其進行綜合性營養評估并予以個性化膳食方案,絕大部分兒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肌減脂、減重塑形及健康身心的目標。
該項目已入選2024年江蘇省健康縣區建設典型案例,成為全國青少年肥胖防控的科學范本。一位參與項目的家長感慨:“以前總覺得孩子胖點沒事,現在才知道,科學減重不僅讓孩子更健康,連學習效率都提高了!”
早篩查:定期測量孩子身高、體重、BMI,警惕“隱性肥胖”;
忌極端:拒絕節食/減肥藥!兒童需保證蛋白質、鈣、鐵等關鍵營養素;
定方案:在醫生指導下制定“飲食+運動+行為干預”綜合方案。
兒童減重不是短期“沖刺”,而是培養受益終身的健康習慣。正如小王媽媽感慨:“健康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氣!科學減重不僅改變了孩子的體型,更重塑了他的自信和未來。”
昆山市中醫醫院臨床營養科現有營養醫師3名,營養技師1名,護士1名。2023年先后被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授予“體重管理規范化診療門診”示范單位、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分會授予“醫學營養減重”教學單位。現科室配有Inbody S10體成分分析儀、麥加菲能量代謝儀、身高體重計、皮褶厚度儀等健康監測相關儀器,搭配立體食物模型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為門診肥胖癥、代謝綜合征及其他慢性病人群進行營養治療、膳食指導及形式多樣的營養教育等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營養評估、干預及隨訪流程,建立患者專屬的健康管理檔案,形成不同系列的醫學營養體重管理模式,助于患者通過科學方式保持合理體重,遠離慢性疾病!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