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能“預判”車流并自動調整時長
市民辦事動動手指就能“秒批秒辦”
電梯能識別電瓶車入梯、自動“拒載”
……
這些可觀可感的便利背后
都離不開一個看不見的“智能中樞”
這個全國縣域首個建成的
數字化基礎設施
正在讓昆山的城市治理
悄然發生“智變”
“公共智慧底座”
它并非實體建筑
而是一套支撐城市
數字化轉型的“軟基建”
昆山曾敏銳地意識到,要想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必須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從底層架構“破題”,打造一座堅實的“數字地基”。以“一盤棋”思維建設公共智慧底座,突破區劃、行業、部門界限,昆山讓數據充分匯聚、高效流動,建立起城市數字化共性基礎。
公共智慧底座建成后
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
整合政務、城市管理、數據資源等功能
形成了數據湖、CIM、人工智能等
7大模塊的一體多翼能力輸出
成功打通全市70余個單位的
數據交換通道
匯聚數據超260億條
以前同一套城市地圖,不同部門各自采購,可能會重復采購十幾次。如今底座一次采購就能供全市使用,既提高效率又節省成本。
截至去年11月底
公共智慧底座數據
已經累計被調用超19億次
這不僅體現了數字底座強大的支撐能力
也充分反映出各部門
對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和廣泛應用
隨著這座堅實而穩固的
“數字地基”建成
在這片肥沃的數字土壤之上
各具特色的數字化應用場景
也乘“數”而上,競相綻放
可全量掌握每日62萬輛進出昆車輛情況,實現“違法即預警、處置即閉環”。
為全市8710臺電梯裝上“智慧眼”,精準識別電瓶車、電池、燃氣鋼瓶入梯等不安全行為,有效防范公共安全風險。
動態管理全市21萬個泊位,實時推薦最優停車路線,變停車“靠運氣”為“靠數據”,日均訂單量超25萬單。
0.05秒的時間,相當于我們一眨眼的功夫,底座的數據就已經被調用了4次。公共智慧底座就像一個“工具箱”,大家都能以此為基礎“搞出點名堂”,輕松解鎖一個個切口小、方法巧、效果靈的數字化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
公共智慧底座已賦能
400多個“小巧靈”的數字化應用
聚焦社會治理的難點堵點和
日益復雜的公眾需求
讓技術紅利真正轉化為民生溫度
時序更替
昆山早已大跨步地踏入
數字化的浪潮
春節期間,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陣熱潮,而公共智慧底座早已為它的驚艷登場鋪就了無縫銜接的“智能舞臺”。憑借強大的算力支撐和堅實的數據基礎,昆山在全省縣域范圍內率先完成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推動政務工作模式向智能化、協同化、數據驅動化轉變。
未來,公共智慧底座還將進一步迭代升級,加速人工智能在政務領域的創新應用,打造更多“DeepSeek+場景應用”的“小巧靈”組件,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業務場景“數字化”“智能化”,持續推進數智昆山建設向深向實發展。
從“數據孤島”到“全域智能”
數字昆山公共智慧底座
讓我們看到了昆山這座先鋒之城
建設數智城市的堅定決心與無限可能
昆山正以公共智慧底座為基石
不斷解鎖城市的智慧密碼
以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為昆山添智賦能


來源:昆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