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省,江蘇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產出的重要引擎。今年1月,在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最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江蘇共有9家國家級經開區上榜,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蘇州工業園區穩居第一,實現“九連冠”。
從1984年昆山自費建設開發區,走上“昆山之路”,到1994年中新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區,再到2019年8月,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江蘇開發區在一次次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體制機制創新中大步向前。
下文約1400字,預計閱讀3分鐘。
中國首個自費開發區
托舉最強縣奇跡
20世紀80年代,昆山經濟總量在蘇州下轄的6個縣中排名末位,被戲稱為“小六子”。
1984年,嗅著海邊傳來的氣味,昆山劃出一塊3.75平方公里的農田,建立中國第一個自費開發區,走出了享譽全國的“昆山之路”。
1992年,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國務院批準,正式進入“國家隊”。
2005年,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托舉昆山首次成為全國百強縣榜首,留下至今無人打破的20年霸榜傳奇。
步步足跡,足以佐證開發區的力量。
20世紀90年代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舊貌
電網建設與開發區“同軸”發展,1985年建成第一座35千伏變電站,1994年建成第一座110千伏變電站,1999年建成第一座220千伏變電站,2017年建成500千伏變電站。
如今,昆山經開區擁有1座500千伏變電站,5座220千伏變電站,15座110千伏變電站和2座35千伏變電站,供電網絡全覆蓋。
開發區500千伏全福變電站
“鏈”起經濟壓艙石
要做就做全球的生意
在一眾開發區里,為何昆山這么能闖?其殺手锏便是連點成線,持續發展產業鏈建設。
當前,昆山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規模高達7000億元,是當之無愧的“壓艙石”。
這一集群的起點,是20世紀90年代信息產業剛露尖尖角時昆山開發區靠拆筆記本電腦拆出來的:先吃透一塊小零件,再拿下一塊大主板,最后占領全球筆記本生產。
此后,昆山開發區用“產業鏈招商”的模式造出多條產業鏈。
產業鏈發展,企業落戶,電力必先行。
2000年,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就為出口加工區的建設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組,讓企業快速接電。多年來,供電公司始終保持“電小二”式服務,首創“電網一張圖”業擴方案比選模塊,為服務提質增效。2023年,建立黨委委員掛鉤重點項目制度、重點項目辦公室、碳服務專攻小組等多維度服務舉措。
比如,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項目申請用電以后,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啟動黨委委員掛鉤重點項目制度,比常規工期提前1個月,比企業計劃提早4天完成送電。星巴克送來錦旗,稱贊其為“電力鐵軍”。
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區
2024年全年,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為昆山經開區157戶高壓客戶接電,對接重點項目23個,均已滿足用電需求。
繪就現代經濟畫卷
“新”出發與“綠”啟航
在昆山開發區的現代化經濟畫卷中,新能源正為產業轉型描摹出新的綠意與動能。
昆山億政咖啡的屋頂上,近4000塊太陽能光伏板撐起“綠色巨傘”,每年生產100多萬度清潔電力,覆蓋廠區1/3用電需求;昆山科森科技通過13項能效提升項目,每年節電270多萬千瓦時,減少近2000噸碳排放......
工作人員操作新能源規劃建設引導服務平臺
為應對新能源并網挑戰,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開發了全省首個新能源規劃建設引導服務平臺,為企業量身定制光伏和儲能配置方案。
蘇州馬培德辦公用品公司成為平臺首批受益者,通過平臺一鍵生成的公允方案,配置680千瓦光伏和200千瓦儲能,僅用5年便收回投資成本。
蘇州馬培德智慧產業園區
截至2024年,昆山開發區光伏并網21.7126萬千瓦,用戶側儲能并網0.6805萬千瓦。
如今的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軌交11號線在地下疾馳而過,一車車的咖啡正待發往全國各地,綠色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 End -
來源:國網蘇州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