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總帶著濕漉漉的詩意,而昆山人的春天,是從舌尖那抹透亮的翡翠色開始的。當清明的細雨浸潤了青石板路,陽澄湖畔的艾草正舒展著毛茸茸的嫩葉,這抹帶著水汽的鮮嫩,即將在一雙雙巧手下化作令人魂牽夢縈的青團。
不同于市面上常見的機器壓制青團,昆山老師傅們堅持古法手作。清晨采摘的艾草在石臼里捶打成泥,青汁與糯米粉碰撞出翡翠般的晶瑩,揉面時每一道褶皺都藏著溫度。最傳統的豆沙餡需用昆山本地赤豆慢燉六小時,手工過篩十二次,入口即化的綿密中還能嘗到若有若無的桂花香。
在周莊的茶樓里,青團總與一杯碧螺春相伴。輕咬一口,艾草的清苦與糯米的甜糯在舌尖跳圓舞曲,豆沙的醇厚裹著豬油香在齒間化開,仿佛把整個陽澄湖畔的春天都吃進了肚子里。如今創新口味層出不窮,咸蛋黃肉松青團咸香流油,馬蘭頭香干青團帶著田野的清爽,但老昆山們最愛的,還是那口帶著柴火灶氣息的傳統豆沙。
從陽澄湖邊的漁家小屋到城市街巷的老字號,青團不僅是節令美食,更是水鄉人對土地的深情告白。這顆碧色的團子,裹著江南的煙雨,藏著時光的沉淀,每一口都是活色生香的春日敘事詩。
#小貼士#
1.最佳賞味期:清明前后15天,艾草鮮嫩度最佳
2.隱藏吃法:微波爐加熱10秒,外皮更軟糯
3.伴手禮推薦:真空包裝可保存3天,附贈艾草香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