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38歲知名網絡博主因高血壓導致尿毒癥去世,引發社會對年輕人健康危機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尿毒癥年輕化趨勢顯著。尿毒癥為什么盯上了年輕人?該如何預防?一起了解↓↓↓
尿毒癥是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階段,此時腎臟功能衰竭,無法將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廢物、尿素和多余水分等排出體外,從而引發人體出現一系列類似“中毒”癥狀的綜合征。
慢性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糖尿病腎病若遷延不愈或不積極控制,會進一步發展,最終少部分患者可能進展至慢性腎衰竭(尿毒癥)。
研究表明,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現代人高發疾病相互影響,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密切相關,而尿毒癥是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高糖、高油、高鹽食物,不僅對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進而增加尿毒癥的風險。
尿路感染時,細菌感染引發炎癥反應,損傷腎間質和腎小管等,導致腎功能受損;尿路結石也會引起腎功能受損,二者均可導致腎功能不全。
具有多囊腎及慢性腎臟病家族病史的人更易患慢性腎臟病,此外,幼時得過腎炎者,如遷延不愈轉為慢性腎炎者,可能會成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
如磺胺類、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對腎臟具有毒性,不可長期使用。
經常憋尿很容易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的發生,長此以往,腎臟反復感染,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癥。
腎臟是排泄鈉(也就是鹽)的主要器官。飲食太咸會增加腎臟負擔,此外,鹽在體內會鎖住水分,導致水分也不易排出,加重腎臟負擔。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全世界尿毒癥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已經從以往的50~60歲,逐步走向30~40歲,進而發展到11~20歲,其中2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數量還在增長。究其原因,主要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年輕化以及健康意識薄弱密切相關。
-
慢性病管理失控:長期高血糖、高血壓導致腎小球硬化,逐漸發展為尿毒癥。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成常態,日均飲水量嚴重不足,高鹽高糖飲食,長期憋尿導致反復尿路感染等,帶來嚴重健康風險。
-
藥物濫用:止痛藥服用現象普遍,過度使用抗生素,使用不明成分的減肥藥、保健品等都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
代謝異常普遍化:高尿酸血癥、肥胖相關性腎病、高脂血癥損傷腎小球濾過膜,增加患病概率。
-
健康篩查不足:未做過尿常規檢查,早期腎病知曉率不足,延誤了疾病的治療。
-
積極控制可能導致腎功能損害的各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尿路結石等。
-
不可濫用藥物,服藥前要咨詢醫生,不得已使用腎毒性藥物,定期進行體檢,也要密切關注腎功能。
-
增強體質,堅持運動,避免因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導致腎小球腎炎等疾病。
-
盡量減少攝入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健康飲食、營養均衡、多喝水,每天鹽攝入量最好低于6克。
-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