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曝光于網絡的視頻及圖片顯示,安徽一新能源車撞上高速公路中間護欄起火燃燒,另有被燒毀的車架顯示事故車輛為小米SU7,車頭已經基本全毀。有自稱系車乘人員家屬的網友表示,“3月29日晚車輛撞擊護欄導致車門鎖死,電池爆燃,車上三人活活燒沒了。”
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發文稱,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我們對此深感痛惜。
據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碰撞發生后,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此后,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同時,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于30日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我們將繼續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嚴格遵循調查結果,確保事件處理公開透明。
同時,我們的專項組也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與事故受難者家屬取得聯系,全力協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與幫助。
我們將目前所知并提交給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車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輕度分心報警
3月29日 22:36:48 NOA發出脫手預警提示“請手握方向盤”
3月29日 22:44:24 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發出減速請求,并開始減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盤往右轉角1.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間 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車端Ecall觸發
3月29日 22:44:39 車端Ecall接通,確認事故發生,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29日 22:45:06 與車主取得聯系,確認非車主駕駛
3月29日 22:47:15 調配120成功
3月29日 約23時許 120抵達現場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其中新增“保質期到期日”和“消費保存期”兩項標準。
增加這兩項標準將對消費者產生哪些影響?食品過期一兩天還能吃嗎?在保質期內食品就一定安全嗎?
面對家里剛過保質期的未拆封食品,許多人都有“過期扔了可惜,不扔怕吃出病”的困擾。然而,啥叫保質期?保質期意味著什么、是不是衡量變質的“金標準”?
首先看結論:保質期不等同于食品的最后期限。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范教授解釋,設定食品保質期的意義是——
一方面,提醒銷售方和消費者注意,在食品儲存時間超過保質期之后,可能存在品質下降、劣變甚至腐敗的風險。
另一方面,用來界定各方的食品安全責任。如果食品在設定的保質期限內食用而出現品質和安全問題,生產企業或銷售企業需要為此承擔責任。一旦過了保質期,則食品不能合法銷售。
絕大多數預包裝食品需要標注保質期,由廠家在保質實驗的基礎上并依照行業慣例自行確定。所謂預包裝食品,即預先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新鮮蔬菜、水果、肉類、魚類、蛋類等生鮮農產品不屬于預包裝食品。散裝糧食等散裝食品,以及餐館食物、街邊小吃、現包餃子等現制現售食品,也不屬于預包裝食品,并未強制標注保質期。這些食物的保存時間需要按生活經驗自行判斷,其中餐飲食物在購買后最好立即食用,否則要及時冷凍保存。
國家新發布《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25)對食品標簽標識進行了“升級”,主要變化為:
1. 將保質期調整為“保質期到期日”。大家可通過這項標注,直接了解食品什么時候到期,不用再通過生產日期結合保質期推算。
2. 規范了保質期標注格式。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清晰標示,信息展示更為直觀。
3. 為減少食品浪費,新標準鼓勵標示“消費保存期”。如果消費者購買食品后沒有在保質期內吃完,可以選擇在“消費保存期”內繼續食用,前提是按照標簽標示的貯存條件來存放食品。
食物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增殖造成的,而食品出現“哈喇味”“老油味”“蒿味”等劣變表現則與脂肪氧化有關。如果不存在這兩個問題,食品就可以長期存放。
白酒、鹽、糖、蜂蜜等食品由于酒精、鹽、糖含量很高,天然具有抑菌能力,而且不存在脂肪氧化問題,故可以存放多年,無需標注保質期。
食品的保質期與食品自身特性、生產工藝和儲存條件有關。傳統的干燥(去除水分)、鹽漬、糖漬、低溫等方法都是實現長期保存食品的方法。
比如,古代即已發現,肉干、魚干、菜干、水果干等干制食品,以及含鹽量足夠高的咸魚、咸肉、醬菜、腐乳等食物,都可以長時間室溫存放一年以上而不腐敗,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通過高溫滅菌和無菌灌裝的技術,把包裝內部的微生物全部殺滅,同時保證包裝外部的微生物無法進入,也可以大幅度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罐頭、軟罐頭等產品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生產出來的。
此外,低溫速凍、并在-18°C以下的冷凍條件下儲藏,也可以防止微生物的增殖和產毒,將食品的保質期延長到一年甚至更長時間。
一般來說,食品廠商設定的保質期都有一定富余量。特別是對貨架期較長的食品來說,過了包裝標注的“保質期”,卻并未發生腐敗變質,是一種常見情況。如果輕易丟棄,則會造成嚴重的食品浪費。這時能否食用,需要消費者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若風味、顏色、口味等未發生變化,仍然可以安全食用。
比如,某種罐頭的保質期是兩年,在家里放過期了兩個月。從外觀看,罐殼沒有脹起來,打開之后聞一下沒有異味,嘗一口味道口感也沒有變化,那就可以吃。雖然隨著時間推移,維生素含量會減少,風味不如剛生產出來的時候,但食用它也不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
再舉個例子,家里買來的大米、小米、豆子等,放了一年多之后,沒有受潮、發霉、生蟲,此時繼續食用并沒有安全風險,只是香氣不如當年新產的糧食,口感價值有所下降。
很多人只看保質期,卻不注意保質條件。比如一種注明需要在2~6°C冷藏的巴氏奶產品,如果未按照冷藏條件存放,在室溫下放了一天甚至幾小時,就可能導致提前變質。
因此,提醒大家一定要留意食品包裝上的保存條件,如“冷藏保存”“陰涼處存放”“避免受潮”等。
此外,經過殺菌、滅菌處理后密封的食品,其保質期標示僅能保證開封之前的儲藏時間。在開封后,食品接觸了空氣中的微生物,并不能繼續在室溫下長期保存。例如,番茄醬、黃豆醬、香菇醬等調味醬料的包裝上,往往會有“開封后請冷藏保存”字樣。
來 源:人民網科普
春回大地,萬物向榮
自2025年開春以來
昆山新城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積極響應市住建局 "綠色宜居" 小區建設號召
以“家園煥新,綠化改造”為實際行動踐行
“水更清、地更綠、樓更凈、居更安”的發展愿景
真誠對待每一次抱怨,守信兌現每一個承諾
——這是我們的誠信宣言,更是行動的準則
“綠化煥新改造”只是起點
未來,新城物業將以此次試點為契機
持續推進"六心"文明社區建設
家園煥新
從一棵樹一朵花開始
幸福升溫
因每一份信任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