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過半,回頭看看那些走過的彎路,有沒有人中招!
裝修這件事,不管是身經百戰的“磚家”,還是初次下水的“小白”,無論前期計劃得多完美,總歸逃不了一個詞——遺憾。裝修中的遺憾,是個永恒的話題。遺憾家家有,情況各不同。

下面,小編分享一些彎路案例
近期有很多業主,因為家里裝修出現問題來咨詢金鐘
▼▼▼
案例1我走的彎路:在敲墻時臨時發現書房空調位有一面是承重墻,打亂了我原本想要完美占領空調位的計劃。經驗總結:敲墻時,如果物業沒有提供圖紙,自己又不是特別確認戶型圖的準確性,可以先讓師傅鏟入墻踢腳線,這個動作一做完,基本哪里是承重墻哪里是磚墻,都一目了然了。不過如果家里是貼木地板或者踢腳線不入墻,這個法子就不好用了,我家是全房瓷磚且踢腳線入墻。
下圖區分承重和磚墻——光滑的是承重,反之是磚墻:

案例2我走的彎路:老早就知道要買前置凈水器,但是一直沒買,等師傅定位的時候我慌忙才想起去買。我告訴張師傅用霍尼韋爾那款,于是張師傅開的材料單對應的也是霍尼韋爾的接頭。哪想買的過程中我又改變了主意,最終買了3M的帶反沖洗前置。買回來師傅一看,接頭和霍尼韋爾的不一樣還得去換前置接頭。經驗總結:提前就要買好前置,水電定位開材料單的時候就要拿給師傅看,買對應的接頭。至于凈水末端,如果暫時不能確定是物理過濾還是反滲透的,最好還是預留一個插座在水槽下面。 案例3我走的彎路:衛生間的門洞需要移位,所以有一面墻要敲掉一半。后來泥工師傅在檢查現場時發現被敲掉一半的這堵墻,外面批的那層水泥已經松動了,不能鋪瓷磚上去,勉強鋪上去了也會掉的,必須把松動的水泥層鏟下來,重新批水泥。
經驗總結:以后如果敲一半的墻,把水泥層松動了,還是順便讓敲墻師傅把水泥層鏟了吧,可能當時一道手鏟了根本不會多收我錢,何至于后面我為了省錢要親自上陣。

案例4我走的彎路:做防水之前泥工師傅要檢查需要涂刷的面是否平整堅硬,檢查時就發現衛生間靠近生活陽臺的墻面是疏松的粉質,掛了纖維網,聽泥工師傅說是保溫層。用鏟刀輕輕一碰就掉灰,這樣的情況是不能刷防水的,必須全部鏟掉,重新批水泥,然后才能做防水。經驗總結:敲墻之前就要檢查一下需要做防水的地方,墻面是否堅硬,如果是那種疏松的粉墻,必須鏟掉后重新批水泥。 案例5我走的彎路:敲墻時讓師傅留了一堆建筑垃圾用于回填,后來泥工師傅進場修補墻面又有一堆建筑垃圾,導致衛生間回填完后,還多出二三十袋余泥。如果要請零工來搬,至少200跑不掉,最后本女漢子決定親自動手,光是裝袋就花了四個小時!
經驗總結:敲墻后不要留太多回填建筑垃圾,寧愿少一點,一來師傅修墻補墻時還會產生垃圾,二來萬一少了一點,去樓下垃圾站隨便搬,要多少搬多少。總比垃圾留得太多,還要做二次清理要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