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微熱點】老人誣陷攙扶者還打人,拘留!法律如何保護“見義勇為”?
路遇醉酒老人摔倒在地
17歲少年上前攙扶反遭誣陷和毆打?
近日,該事件相關話題沖上熱搜
引發眾多網友熱議
近日,在江西撫州市,17歲的孟欣軒騎車外出,在路上遠遠看到有老人摔倒在地。小孟立馬停下車,發現老人頭上還有血跡,隨即上前把老人攙扶起來并用老人手機聯系其家屬。老人家屬趕來后,小孟向家屬解釋相關情況,卻被情緒激動的老人推搡并多次掌摑,小孟立即撥打電話報警。
民警接警后到達現場,見小孟正被一群人糾纏、推搡,民警將雙方分開。一名老人全身上下酒味濃重,指著自己頭上的傷告訴民警是被小孟騎車撞倒后摔傷的,老人家屬則執意要求小孟陪同其父親到醫院檢查并賠償相應的費用,雙方爭執不下。
因事發地點為道路監控盲區,民警經走訪附近一家酒店,在調取酒店停車場附近的監控后,還原了事情經過:當天這名老人喝多了酒,在人行道上行走時沒站穩摔倒在路邊,把頭摔傷了,小孟確是在老人倒地之后才趕到并將老人扶起,是見義勇為的行為。老人家屬看了監控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小孟連連道歉、表示感謝,并向其賠償了醫藥費等。8月19日,該名老人在傷口治愈后,因毆打他人被依法行政拘留。
部分網友認為
此事讓小孟受了委屈
也有網友對老人的行為是否構成誣陷
能否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表示疑問
《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于揚舟律師分析,就本案而言,可以追究老人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在本事件中,該名老人因毆打他人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同時,老人誣陷小伙這一行為,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因證據不足等原因,難以認定為刑事犯罪中的誣告陷害罪,但從民事角度來看,其行為可能構成對小伙名譽權的侵犯。小伙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要求老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并賠償因此遭受的精神損失等。
現實社會中,如果有明知不是他人造成的損害而訛詐他人的行為,則可能涉嫌觸犯刑法,構成詐騙罪和敲詐勒索罪。本案系誤會產生,因此,對于毆打他人的行為應予以治安處罰。
于揚舟律師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币簿褪钦f,當救助人在扶老人或實施其他保護他人的行為過程中,若自身權益受損,比如因阻止老人被車輛碰撞而自己受傷,則侵權人(如肇事車輛方等)需承擔責任。若找不到侵權人或侵權人無力承擔責任時,被救助的老人作為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保障救助者后續治療、康復等方面的權益。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边@條規定被稱為“好人條款”。例如,在扶老人時,即使因意外情況,如老人身體狀況特殊等,導致老人受到了一些損害,只要救助人是出于善意且自愿實施的緊急救助行為,就無需承擔民事責任。

那么,現實生活中
應該如何“正確扶老人”避免被訛?
律師支招

遇老人摔倒,先不要著急扶起,認真觀察老人的情況,并嘗試呼救看附近有無醫療專業人士,并且撥打急救電話。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摔倒的情況都不同,觀察老人情況并尋求專業醫療人士的幫助,有助于讓老人得到及時且專業的救助。
在幫扶跌倒老人時,可以尋求第三者的幫忙。一方面可以共同對老人實施救助,另一方面,一旦出現老人認錯了損害人或出現故意訛詐的情況,也可以和第三人相互作證,避免出現糾紛。
在施救過程中觀察周邊是否有視頻監控等設施,或者在不影響他人隱私權益的情況下,通過拍照、錄視頻、錄音等記錄下施救過程,可以當作日后維權的證據。
施救者在救助老人時一旦遭受訛詐,一定要積極主張民事權利,不僅要保障自身的權利不受侵害,也要讓“碰瓷人”受到相應的處罰。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法律的庇護下
善良應當被無畏地彰顯
正義也終究會得到伸張!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歡迎留言
來源:尚法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