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正常的孩子來說,如廁也是一項較難掌握的技能,更別說譜系孩子了。
父母和教師也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教孩子獨立如廁,但效果很可能并不好。今天,我們從結構化訓練的角度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非常細致、全面的星孩如廁指南。
了解孩子的困難 小孩子最初其實并沒有需要接受如廁訓練的本能存在,掌握這項技能更多是為了取悅父母,獲得贊美。社會動機對于開始如廁訓練的時機來說是一個標志性的關鍵元素。
自閉癥的特點會對孩子學會獨立使用衛生間造成哪些困難呢?1、孩子對互動社交關系的理解和享受困難無疑會干擾如廁技能的學過程。其他兩三歲的孩子可能會為自己是“男子漢”或者“大姑娘”自豪,樂于取悅父母,而這種動機類型在自閉癥孩子身上比較罕見。
2、在理解語言或者模仿上的困難,也可能會造成自閉癥的孩子并不理解自己被期待在上廁所的時候干什么。
3、自閉癥的孩子在組織,排序信息,以及選擇與行為相關信息上面有顯著的困難,因此遵循那么多如廁的步驟,并且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著實是個艱巨的任務。
4、此外,孩子很難接受常規的改變也使得如廁訓練困難重重。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為什么非得從穿戴尿布改成獨立上廁所呢?畢竟他們已經慣尿布三四年甚至更久了。
5、自閉癥的孩子在整合感知覺信息,建立身體感知和每日功能性活動之間聯系上可能存在困難。因此他可能并不知道如何“解讀”那些告訴自己應該要上洗手間的身體線索。也有可能會過度感受這種感知覺刺激。
除此之外,孩子也可能會對廁所環境的異常產生抗拒,那些很大的沖水聲音,回音,急流的水,以及抽水馬桶的奇異造型。上廁所需要去除衣物而導致的溫度改變和無衣服遮擋的異常可能也是增加如廁困難的其中一個因素。
評估能力,確定目標當希望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其中一件必需事項是去確定一個現實性目標,意識到訓練獨立的如廁實際上包含很多步驟。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應該是一個目標,觀察和測試孩子對如廁過程的理解程度來選擇合適的起點。因此,第一步便是建立一個積極的有意義的如廁常規,收集孩子如廁的數據,判斷孩子是否已經準備好開始如廁訓練了。
下面給出的簡單表格可以用來收集孩子的排泄規律,每30分鐘孩子會被檢查一次,當時的排泄情況會被記錄在表格中。如無排泄,則填“無”,大便填“大”,小便填“小”,如兩者都有則填寫“大小”。
如廁的任務分析如廁步驟的任務分析可以幫助陳列所有所需的技能,測試孩子當前的技能可以幫助設定合理的現實的目標,而不是一次學很多新技能。任務分析中的每一步都可以被進一步細分來決定所需教學的步驟。
1 走進衛生間➞2 把衣服拉下來(a允許大人去拉衣服 b從小腿開始拉c從膝蓋開始拉 d從大腿開始拉 e從屁股開始拉 f 從腰部開始拉)➞3 坐在馬桶上➞4 拿紙巾➞5 用紙巾擦➞6 站起來➞7 將紙巾扔在紙簍里➞8 把衣服拉起來➞9 沖廁所
合適的如廁訓練環境 結構化教學的其中一條原則是構建成功的物理環境。我們的目標是去建立一個有意義的背景使得某個活動得以開展。我們通過建立清晰的邊界以及減少干擾來得以實現。
當開始對自閉癥的孩子訓練如廁時,我們希望幫助孩子學這些行為(排泄)是和某個特定的地點(衛生間)所聯系在一起的。將換尿布,清理以及與衛生間相關的穿脫衣服行為都放在衛生間里進行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衛生間的用途。
有一些家庭在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單獨隔出來一個“半衛生間”的空間,因為實際上完整的衛生間會包括很多其他的陳設或者物件(浴缸,洗澡用具,牙刷,毛巾等等)可能會干擾到如廁的訓練。
另外一個在環境陳設上的目標可以是協助設置一個安全的沒有過度刺激的環境。孩子的身體會有更好的物理支持,比如說加一些腳墊,護欄,馬桶墊等等其他合適的支持。此外,考慮到衛生間的回聲和沖水聲,有一些孩子可能會喜歡安靜一些的音樂,或者在衛生間里面做一些吸音的材料,減少回聲。
建立視覺支持在為孩子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之后,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使用視覺支持來輔助目標每一步的進行。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視覺系統來讓孩子知道完成目標所需進行的步驟或者順序。最基礎的情況是,有一件轉移的物件被用來提示孩子如廁常規即將開始了。
該物件是和如廁相關的,在進行如廁時將該物件給到孩子,然后再帶孩子去衛生間。可以是具體的實物,也可以是較為抽象的圖畫/文字卡片。此物件的目的是幫助提示如廁常規的開始,幫助孩子知道什么即將進行,并且在哪兒進行。
轉移至如廁區域這個階段順利建立之后,繼續使用視覺支持來輔助如廁常規之后的每一步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所需完成的每個步驟,何時會結束,并且結束之后會發生什么。
圖片視覺提示系統的例子孩子每完成一項會撕下該步驟代表的圖片放在“已完成”的口袋里。
注意:代表結束的信息,如圖中的“去玩啦”對于整個視覺提示系統來說是很重要的部分。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這個可以被視作動機或者甚至一個獎勵。對他們來說,一個清晰的結束提示很重要,“任務完成了”會是一個強有力的動機。
如何解決個性化問題一旦視覺支持的轉移和順序系統被建立之后,我們還會繼續使用問題解決的策略去針對性處理細節。每當孩子發現過程中一些步驟有問題之后,我們要從下面兩個方面學會去思考,下面以具體的例子來和大家一塊分析。
1)在他的角度看會是什么樣子的
2)如何使用視覺標識去闡述
方便實用的如廁溝通方式最開始去衛生間可能是大人借助轉移物件或者常規指引孩子去衛生間。但是最終孩子需要能有一個方式獨立溝通自己要去洗手間的需求。雖然他可能可以自發的去往一個熟悉的洗手間,但一個具體的溝通上廁所的方式還是需要的,這樣等洗手間沒辦法立刻去到或者使用的時候就能夠表達清晰。
同樣的,第一步是去看孩子現階段的能力,孩子是否能夠做出信號表示自己要去洗手間?還是他完全依靠大人來主導整個過程?如果你能夠發現孩子要上洗手間時表現出來的某些信號,那么這些就是你可以幫助孩子形成的溝通工具。
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中,我們還需要幫助他們建立一套通用的如廁溝通方式,也就是說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父母不在的情況下,如何提出如廁的訴求,這是最后我們需要考慮的,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的孩子不能總在自己家里的熟悉環境中上廁所。
聯系電話:15050233715QQ:3502418949微信:hengna3聯系人:宗老師地址:昆山玉山城南利得國際1402室 學校網址:[url][urlend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