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經常在家或者公眾場合有一些奇怪的行為和舉動,比如說不分場合地大喊大叫、任意破壞公眾用品、無法安靜地坐下來或等待,這時您就需要考慮您地孩子是不是出現了問題行為,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行為,家長朋友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有的家長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我的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懂事之后這些行為都會消失,因而選擇縱容或者漠視孩子的問題行為,當然有的家長用強硬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問題行為也容易引起負面結果。孩子的問題行為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問題行為會妨礙孩子的社會交往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一個有問題行為的孩子是很容易在學校里受到老師或者是同學的排斥的。
行為是一種溝通方式,每個行為背后都有一定的目的。有的孩子或許受語言和溝通能力的限制,沒有辦法告訴我們他們的想法;但我們可以通過解讀他們的行為來了解他們想表達什么。有的時候,他們用來表達想法的行為并不是太合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問題行為”;有的時候他們的表達方式過于暴力與激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攻擊性行為。要想要解決這些行為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孩子在表達什么,然后才能教孩子如何正確的表達,無論是通過語言還是行為。只有當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后,這些問題行為才會真正地被取代,從而減少或消失。
從應用行為分析(ABA)的角度,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行為歸類到實物強化行為、注意力強化行為、逃避行為和自我刺激行為四種功能中去。孩子的每一種行為都傳達著不一樣的信息,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對待,以避免在無意識中強化孩子的不正確行為。
一、實物強化行為
當孩子因為他的要求未被滿足而產生行為問題,在這個時候滿足孩子的要求,就會強化孩子的行為,也就是說,在未來,孩子會以同樣的行為來達到他的目的。
當行為發生時:
忽略孩子不正確的行為:不給語言指令,例如“不要哭”,“不許打人”;不講條件,例如“你不哭就給你XXX”,“你打人就不許你看電視”。只要孩子沒有攻擊他人、傷害自己或毀壞物品的行為,你可以選擇走開,讓孩子一個人發脾氣。
當孩子開始冷靜下來的時候,給孩子注意力,引導孩子玩他們喜歡的游戲,從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在這時停止了哭鬧,可以給孩子他們喜歡的東西——但不要給孩子之前要的東西。
注意:我們不需要等到孩子完全冷靜。當孩子停止大動靜的哭鬧,甚至是在他們哭鬧間喘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介入。但如果孩子又開始大動靜的哭鬧,就繼續忽略。有的時候,這樣的過程可能會來回幾次。
在一定時間內不要給孩子他之前哭著要的東西。如果想要給孩子他之前要的東西,小年齡的孩子等待的時間在5-30分鐘,大年齡的孩子最好等待30分鐘以上。如果之前說過什么時候孩子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就堅持原來說過的話。比如“吃好晚飯才可以吃冰激凌”,那就等到晚飯后再給孩子。
二、注意力強化行為
當孩子因為一段時間沒有獲得家長的注意力時產生的行為問題,行為的目的是獲得家長的注意力,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給孩子注意力,不論是安慰還是責罵,都會強化孩子的行為;也就是說,在未來孩子會以同樣的行為來獲取家長的注意力。
當行為發生時:
忽略孩子不正確的行為:不給語言指令,例如“不要玩電燈開關”,“不許打人”;不試圖轉移孩子注意力,例如“你去看一會兒電視吧”。只要孩子沒有攻擊他人、傷害自己或毀壞物品的行為,你可以選擇走開。
但往往孩子在這個時候選擇的事情是大人無法忽略的,如果確實需要馬上阻止孩子的行為,可以輕輕阻止孩子的行為,然后用身體輔助把孩子引導到他應該在的地方。在過程中,不給語言指令,不對話,不給目光對視,不與孩子互動。
等待大約30秒到1分鐘,如果孩子沒有繼續之前不正確的行為,給孩子注意力,與孩子互動,夸孩子任何他做的好的或無錯的行為。
三、逃避強化行為
當孩子不想執行某個指令時,孩子會采取一些不適當的行為來延遲或拒絕服從該指令。在這個時候,家長常常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對付孩子的行為問題上,而忘了之前給孩子的指令,從而孩子不需要再執行該指令。在這個時候,孩子的行為得到強化;也就是說,在未來孩子會以同樣的行為來逃避你的指令。
當行為發生時:
忽略孩子不正確的行為:不給語言指令,例如“不要哭”,“不許打人”。在孩子哭鬧的過程中,保持冷靜的表情,不展示任何情緒,不同情,也不生氣。
當孩子開始冷靜下來的時候,繼續給同樣的指令,并且提供輔助,幫助孩子開始執行某任務。對于小年齡的孩子,輔助孩子完成任務
注意:我們不需要等到孩子完全冷靜。當孩子停止大動靜的哭鬧,甚至是在他們哭鬧間喘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介入。但如果孩子又開始大動靜的哭鬧,就繼續等待。有的時候,這樣的過程可能會來回幾次。
當孩子完成任務時,哪怕是在輔助下完成的,都要夸孩子,并且獎勵孩子他喜歡的東西。
四、自我刺激的行為
這一類行為與前三類不同:前三類行為的強化物都來自于第三者,而自我刺激類的行為,強化物產生于自身體內。由于自我刺激行為的強化物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所以,當自我刺激行為發生時,行為就自然得到強化,之后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就會慢慢提高。
當行為發生時,行為受到自然的強化。
用肢體輔助阻止孩子的行為,盡量少用語言提示。
引導孩子玩其它的活動,最理想的是同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產生同一類型刺激的活動,比如孩子喜歡在床上跳,可以讓孩子在蹦床上跳;孩子喜歡玩水,可以讓孩子在水池里玩。
如果找不到產生同類刺激的活動,可以引導孩子玩其它感興趣的活動,從而轉移注意力。
對于在年齡的孩子,可以通過訓練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讓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自我刺激行為。
在行為發生后,我們能做的只是不繼續強化該行為。真正要干預問題行為,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是如何在行為發生前,做更多的工作以預防行為的發生,從而減少至消除問題行為。
啟智星兒童康復中心是由昆山市殘聯主管,經昆山市民政局批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本中心為自閉癥傾向、語言發育遲緩、感統失調、多動癥、唐氏兒等特殊兒童提供專業評估、康復訓練、早期教育和支持,以全面協助孩子解決在生活、學和發展上的困難。我們老師都是經過專業的培訓,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秉承著以孩子為本和服務質量至上的原則,采用應用行為分析(ABA)、結構化教學(TEACCH)、感覺統合訓練、人際關系發展干預(RDI)、思維訓練、音樂治療等訓練方法科學結合的康復模式,通過專業努力,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讓孩子能順利的融入大環境。
中心宗旨:用愛心和耐心,以及專業的知識技能,成為引導孩子前進的燈塔。


聯系人:趙老師
聯系方式:18361961770(微信同步)15162319712
地址:昆山市花橋鎮綠地大道255弄1號樓203-204室
[ 此帖被啟智星特教在2023-07-19 13:45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