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肌訓練呢?口肌訓練,即
口部肌肉訓練,它是由美國言語及語言病理學家莎拉-羅森菲德-莊臣,針對0-20歲有語言學習障礙的幼兒及學童,包括自閉癥、唐氏綜合征、口吃、吞咽障礙、口部肌肉障礙而引起的發音障礙等,它的實質是介入知覺刺激,以提高口腔咽頜的生理功能,包括嘴唇、下頜、舌、軟顎、喉和呼吸肌肉的活動。有研究表明,通過口肌訓練,可以使兒童的口腔感知觸覺正;,提高自己對口腔結構的意識,增強口部肌肉的自主獨立活動能力,特別是對于不會開說話的兒童來說,不斷改善發音說話能力,提高兒童說話的清晰度,另外對于兒童喂食更有其重要作用。
那么,有哪些孩子需要進行“口肌訓練”?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在口腔肌肉存有障礙的孩子。
總的來說,唇部、下頜、舌頭、軟顎、喉部和呼吸等功能存在問題的孩子,都需要做口肌訓練。
1
下頜和唇閉合能力不足:流涎一般幼兒到兩歲后,在使用杯子、用吸管喝水,都不會出現流口水的問題,但自閉癥兒童流口水卻相當普遍。
2
口腔敏感度不正常 口腔高敏:對觸覺輸入反應過大。這類孩子,由于對食物的味道或質感有過敏反應,容易引起嘔吐、拒絕進食的情況,這些孩子排斥刷牙、不喜歡被人觸踫口部,甚至不能忍受富質感或多汁的食物,例如:西蘭花、橙、薯片等 口腔低敏:對觸覺輸入反應過少。這類孩子的味覺很弱,特別偏好吃濃味,甚至辛辣的食物,例如:酸辣湯、番茄醬,導致有流口水或出現喜歡把食物塞進口腔的情況。 混合性觸覺敏感:任何高敏、低敏或正常敏感度的組合。表現為孩子不喜歡發“KE”音,因發此音時會觸碰上顎。
波動性觸覺敏感:反應隨時間、天氣、環境等因素而改變。
防御性觸覺敏感:對觸覺刺激有負面或情緒的反應。做訓練時,注意不要一開始就直接從孩子的面部做起,否則會引起孩子驚慌從而影響訓練的效果,要按照手部→背部→頭部后面→面頰→嘴巴→口腔的順序一步步來。
3
唇功能不足的唇無法閉合、不能圓唇嘟嘴、不能展唇微笑的動作等。
4
舌頭功能不足的舌不能伸出舌外、后縮、左右擺動、上抬、無法協作運轉等。
5
言語氣息運用控制較弱如說一句話的時候,沒說幾個字就換氣。
6
吞咽功能障礙如咀嚼有困難;進食困難,容易嗆咳。
語言認知訓練 一.招生對象 1.學齡前及學齡兒童的言語問題:不會講話、發音不清、不能連詞成句、口齒不清、語言發育遲緩等。2. 因各種臨床病癥(發育遲緩、腦癱、自閉癥、聽障、腭裂術后、唐氏綜合征)引起的言語發育問題。3. 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的認知理解、邏輯表達溝通能力落后、社交技巧差、不自信、學習遲緩、認字差、自閉傾向;二.課程特色 將口部感覺、口部肌肉運動、構音練習、認知理解訓練等有系統有層次的結合在一起,通過言語治療師的一對一個別化訓練,教會家長生活泛化,幫助孩子改善口部感覺和運動失調問題,解決語言語調障礙,使孩子口齒清晰,言語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提高發育遲緩、自閉癥、語言發育遲緩等發育偏移兒童的知覺、記憶、表象、思維等各方面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三.訓練方式 根據兒童的發展評估,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目標和計劃,以一對一的方式,由語言訓練老師跟孩子進行桌面教學,采用ABA、結構化教學(TEACCH)等訓練方法,以游戲、兒歌互動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孩子的社交游戲和人際互動技能。在相應的年齡如果有以下情況則需提高警惕~年齡
[如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
0-2個月
對移動的東西不關注
不對別人微笑
2-4個月
對聲音沒有回應
不對別人微笑
不會自發發出類似“a”、“i”的元音
4-6個月
對周圍的聲音沒有反應
不會自發地發出簡單的元音(“a”“o”)
不會叫也不會笑
6-9個月
無法發出“mamama”或者“bababa”的音
不應名
無法認出周圍熟悉的人
不會看向你指的地方
9-12月
說不出 “爸爸”或者“媽媽”這樣簡單的詞
不會指物
不會揮手或者搖頭這樣的肢體語言
12-18月
不會指物給別人看
不會模仿
不會學習新的詞語
詞匯量少于6個左右
不關注看護者的離開或者回來
18月-2歲
不會說兩個字的短語,例如:喝牛奶
不會模仿別人的語言
聽不懂簡單的指令
2-3歲
流口水或者說話不清晰
說不出完整的句子
聽不懂簡單的指令
沒有眼神交流
忽視其他小朋友的存在或者對除家人以外的外人無回應
不會復述他喜歡的故事
不會回應三步指令
不理解“一樣的”和“不一樣的”
不會正確的使用“我”和“你”
說話不清晰
4-5歲
不回應他人,或者只是表面回應他人
說不出自己的名字
不會使用過去式
無法描述自己做過什么和自己的感受。咨詢電話:18361961770 (微信同步) 聯系人:趙老師
地址:昆山市花橋鎮綠地大道255弄1號樓203-204室
[ 此帖被啟智星特教在2023-07-25 13:59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