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3-02-08
, 來自:江蘇省0==
生活中對于孩子的社會性訓練該從何入手,訓練內容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次,我們準備了關于孩子社會性訓練的內容方向與建議,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與他人的交往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逐步發展出自我意識、語言溝通、心智解讀能力、觀點采擇、同伴互動等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與融入社會。
而對于孤獨癥孩子的社會性訓練,我們可以從自我意識、社會認知、社交溝通以及人際交往四項能力入手。 自我意識
當孩子擁有自我意識后,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從而可以幫助孩子在與他人交往時很好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避免不必要的沖突。 社會認知 提升孩子的社會認知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基本的社會規范,教導孩子行為規范,進一步發展孩子的自我意識,還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如理解他人的情緒、想法與意圖等。并對于孩子友誼和高級情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社會溝通 在社會認知教學中,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行為的標準是什么,而在社交溝通的教學中,我們則需要教導孩子如何通過語言或非語言溝通,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感受與對他人的感情,如“我喜歡你”、“我想和你做朋友”等。 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能力是孤獨癥孩子社會性發展的核心。也是學會交往是實現生活自理、生活自立的必需條件。隨著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孩子與他人逐漸產生了密切的情感聯系,促使孩子愿意去在意他人的感受和看法,也更愿意表達自己。
不斷加深的人際交往能促進孩子道德感的提升,由此會使孩子在是非對錯的認知與判斷上有更清晰的標準,同時在同伴群體的參照作用下,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會逐漸趨于成熟,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個性。 昆山市璦特生兒童特教中心長期招收: 1.自閉癥、孤獨癥(有刻板行為,對周邊事務沒有反應) 2.語言發育遲緩(兩三歲以上還沒有或少有語言能力) 3.輕度智障(無法理解常規的信息) 4.輕度腦癱(四肢僵硬,不能完成精細化動作) 5.感統失調(平衡感差,本體沒有正常力量) 6.注意力差(亂跑動,不能專注學習及生活) 7.社交障礙(不愿融入集體,懼怕與陌生同伴交流) 年齡:2-13歲 上課時間段:周一至周六 8:30—18:00 微信/手機號:15371455662(朱老師) 微信/手機號:15306268207(王老師) 昆山校區:昆山柏陽街22號(朝陽大潤發對面)
千燈校區:千燈鎮人和路257-259(千燈優家寶貝三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