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正常發育的孩子來說,感覺統合能力一般是伴隨孩子的年齡增長而增長的。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加上現在很多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成長,導致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感覺統合訓練,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尤其是城市中的孩子)容易出現感統失調問題。
一、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
想想我們以前的童年,周圍鄰居親戚一大堆,因此孩子也一堆。于是孩子就可以湊成塊一起玩耍,爬樹、跳皮筋、跳繩等等,各種運動,這些活動讓我們的身體得到了充分感覺統合訓練,因而較少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問題。
現在,經濟發展了,很多人都搬到城市居住,周圍活動空間有限,父母、孩子也懶得下樓,每天就坐在家里看電視、玩手機,這樣的生活怎么讓孩子身體得到充分的感統訓練機會呢?
二、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以前經濟條件不好,父母都要忙著干活,沒人閑著天天照看孩子,孩子都是窮養放養,因此孩子可以釋放自己,各種調皮搗蛋,身體得到充分的鍛煉。
現在,每個孩子旁邊基本都有著一個人照顧,各種保護,生怕孩子碰著、磕著。
過度保護的結果必然是限制孩子的運動,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這種生活環境下,孩子怎么得到感統統合鍛煉呢?
三、過早的學習
現在孩子基本3歲左右都上幼兒園,很多幼兒園都小學化,整天坐在教室里學漢字、算數。
在幼兒園,也怕孩子出現意外,限制孩子的戶外活動,平常都呆在教室里。這樣的環境,孩子的感統能力怎么能得到鍛煉呢?
正是基于以上3個原因,現在的孩子很少得到感統訓練的機會,因此出現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
因為感統失調不是病,父母一般也不注意,只有當孩子上學以后,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時,他們才被老師告知孩子可能存在感統失調問題。父母這時候才著急了,想到要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但是,這時候已經錯過了感統訓練的最佳時期,父母孩子即使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孩子的感覺統合效果也不明顯,孩子的成績也落下了,成了實實在在的差生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及時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