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醫院急診接診了一個28歲小姑娘,突發暈厥,經治療后好轉,問診中得知患者在工作時突發頭暈不適,同事“好心”幫忙按摩頸部,之后突發意識喪失,無肢體抽搐,采集到這一關鍵信息,接診醫生已經大致了解為什么患者會暈厥,就是由于同事按摩了頸部的“禁區”導致的暈厥。
那么,我們的脖子究竟有哪些重要結構,為什么要謹慎按摩或大力刺激?
首先,要了解我們的頸部有哪些重要的構成?以及按摩會有什么不良后果?
頸部血管十分密集,其中最重要的兩條是頸內動脈、椎動脈,分別供應大腦前部3/5的血液、后部2/5的血液。這兩條動脈大致勾畫出耳后到鎖骨上、再到頸前的一個“三角區”,位置十分“險要”。
在頸內動脈基部或頸總動脈分叉處有一個壓力感受器(圖中藍色圓圈內),即頸動脈竇,位于“三角區”的表淺部分,感受器上的壓力增加會向腦干發送信號,隨之調節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張力,迷走神經興奮,出現血壓降低和心率減慢。部分人群對此十分敏感,如果過度按壓,嚴重時可導致心臟停搏、猝死。
頸總動脈在頸部分流為頸內動脈、頸外動脈,由于存在彎曲和分叉,血流狀態復雜,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隨著病程發展,穩定斑塊可變為易損斑塊,一旦破裂形成血栓,可堵塞腦血管,形成腦梗死。
頸部動脈夾層是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占45歲以下卒中患者的10%左右。
頸部動脈夾層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頸部動脈內膜局部撕裂,在強有力的血液沖擊下,內膜逐步剝離、擴展而形成的管壁結構異常,從而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
當血液進入內膜與中膜之間時,可引起管腔狹窄,出現腦缺血癥狀;當血液進入中膜與外膜之間時,稱為夾層動脈瘤,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
按摩手法過重或不得要領,或者頸椎關節不穩定等病變,稍微用力可能超過頸骨和韌帶的正常耐受強度,引起關節脫位或骨折,壓迫頸髓或脊神經根等。
1.當頸部出現異常不適,需要做理療、按摩,應在正規的醫療機構級及醫生的醫囑下進行。
2.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肩頸部疾病、骨質疏松的人群不宜按摩,也包括電動按摩椅、背部按摩儀、頸椎按摩儀的使用。
3.一旦出現一側肢體無力麻木、說話不清、頭暈頭痛、走路不穩、口眼歪斜等癥狀時,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立即到醫院急診就診,不要自行選擇按摩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