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協會
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
聯合發布了
2023年度江蘇省“味稻小鎮”推介名單
錦溪鎮成功上榜
錦溪鎮在嚴格評審下成功“出圈”
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
錦溪鎮耕地面積 2.84 萬畝,2023年水稻實種 1.7529 萬畝, 占耕地面積 61%,占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約 13%。2023年水稻品種布局以優良食味南粳 46(8231.05畝)、南粳 3908(1035.49畝)、寧香粳 9 號(6307.66畝)和常香粳1813(1954.8畝)為主,優良食味水稻品種占總面積100%。全鎮推廣水稻機插秧播栽技術,機插秧面積 1.67萬畝,其中實施側深施肥 13408.8畝。2023年水稻平均畝產約為635公斤。
為推動稻米產業規模化,2023年盛塘村棋盤蕩區域農田整治項目、孟子浜村農田整治項目、朱浜村和周家浜村新連片高標準農田全部投入使用,面積 2000 余畝。同時,大力推動稻米產業機械化,目前已建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個、現代化農機倉庫2座、烘干中心14座(糧食產地批次烘干能力502噸)、恒溫儲糧倉2個,旱地智能噴淋育秧點1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率 99%。此外,不斷推動稻米產業優質化,深入實施綠色生產技術,堅持實施耕地輪作制度,目前錦溪鎮擁有省綠色水稻優質農產品基地1.31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51萬畝,錦溪牌大米成功申報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面積1.38萬畝,建成省級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基地、江蘇省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省級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昆山市綜合種養示范點等。
錦溪鎮稻米加工產業,集糧油加工、倉儲物流、糧油貿易等于一體,產業化程度較高,示范帶動能力較強,建有烘干設備8套、儲糧倉2個、大米加工中心(50t/天),批次烘干能力135 噸,可儲存400 噸糧食。
注冊擁有“錦溪”牌、“和美長云”牌大米,取得 “蘇州”牌和“昆味到”牌大米區域公用品牌使用資格。“錦溪”牌大米多次在各項評比中斬獲金獎,曾獲江蘇省農科院尋找最好吃的“南粳46”稻米評比金獎,第二屆蘇州“好農”種好米品鑒評選活動銀獎,昆山市優良食味稻米品鑒評比金獎等。錦溪鎮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銷售模式,以昆山市萬千湖綠色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錦溪鎮旅游公司、長云村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三聯村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天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主要銷售方。
錦溪鎮歷來富庶豐饒,有著深厚的稻米傳統文化。近年來,持續發展稻鴨綜合種養等綠色生態循環種養產業,開展稻米文化實踐與體驗活動持續,做優集體合作社“稻+N”的產業特色模式。此外,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優勢,持續弘揚農耕文化。通過打造稻田藝術畫、手工插秧節、手工割稻、豐收節等農時活動,開設農耕課堂,提升消費者對錦溪大米的認同感和信任度的同時,進一步推廣稻米文化。
作為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錦溪鎮除了稻谷滿倉,漁業發展也提升了新高度,并不斷以“智慧化”賦能鄉村振興。近日,位于南前村的昆山市澄湖水產良種有限公司獲得了江蘇省“數字漁場”榮譽稱號,聯湖村獲得了蘇州市“智慧農村”榮譽稱號。后續,錦溪鎮將進一步創新工作舉措,不斷促進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及漁業提檔升級,積極推動現代化、數字化項目建設,奮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