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住建廳公布了“2023年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評審結果,昆山4個項目獲評,數量位居蘇州第一。其中,菉城江南苑項目獲評“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東部醫療中心、軌道交通11號線(原S1線)工程、杜克大學二期等3個市重點工程項目獲評“BIM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工程”。
近年來,我市通過政府投資項目帶頭推廣,建立項目示范引領機制,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為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典型引領和產業支撐。截至目前,我市共擁有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4個、省級新型建筑工業化創新基地1個、省級示范項目14個,各項成果指標在蘇州各市(縣)、區均排名前列。
菉城江南苑住宅項目位于陸家鎮香花路東側、朱家路北側,總建筑面積14.65萬平方米,為預制裝配式全裝修成品住房,預制裝配率達50%,裝配式建筑綜合評定為一星級。
該項目采用的預制構件包括隔墻板、疊合樓板、剪力墻板及樓梯等,裝修采用實木地板、集成吊頂、預制櫥柜等干法作業,預制裝配率達50%,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此外,本項目在設計階段制定了PC專項設計方案,通過應用BIM技術,對構件進行拆分,指導工廠完成預制構件生產,同時精確預留好設備、管線位置;施工階段,采用BIM+場地布置、BIM+智慧工地、BIM+施工方案模擬優化等技術指導施工,實現了對施工過程的可視化和信息化管理。此外,該項目也是“江蘇省優秀智慧工地”。
昆山東部醫療中心位于昆山市前進東路北側、吳淞江路東側,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是以醫療為核心,延伸到教學、科研、預防等領域的綜合大型三級甲等醫院,已正式投入運營。
在設計階段,該項目通過設計性能分析以及仿真模擬、工程量輸出,利用BIM機電碰撞檢查、管線優化、BIM出圖等整合所有機電專業模型,對管道進行碰撞檢測、優化管道路由,出圖輔助設計深化。
在施工階段,該項目使用云平臺進行協同管理,對項目實施全方位全流程管控;通過BIM三維模型會審、凈高分析、支架深化等減少返工,提高建造效率;此外對場地動態、設備運輸路線、施工工藝及方案、機電管線可視化等進行模擬,更好地指導項目開展。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原S1線)是江蘇首條與上海地鐵對接、蘇州首條通往昆山的地鐵線路。該項目為長三角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示范工程,西起蘇州工業園區唯亭站,東止于昆山花橋站,與上海地鐵11號線相接,線路全長42.25km,設站28座,已正式投入運營。
蘇州市軌道交通11號線(原S1線)工程圍繞爭創全國城市軌道交通BIM綜合應用示范項目進行了專題策劃。在建設過程中,該項目以“協同”為核心,“平臺”為依托,開展跨地域、跨單位、跨專業的三維協同平臺建設,實現了建設、設計、施工、監理、設備廠家等多家單位之間的數據共享,有效發揮各單位在各自領域“術業有專攻”的優勢,共同保障BIM深化成果的應用。此外,該項目嘗試BIM+新技術的探索,通過研發BIM管理平臺實現了地鐵全線數字化資產的歸集。
昆山杜克大學二期工程項目位于昆山陽澄湖科技園傳是路南側、虹祺路西側,使用BIM對建筑、結構、機電等專業進行建模,結合云平臺輕量化的遠程模型集成功能,快速集成各專業大體量模型,為項目提供各種支持,有效提升了項目品質。
在設計階段,該項目采用BIM施工圖正向輔助設計模式,BIM設計與施工圖設計同步進行。BIM協同設計的方式提升了專業之間的溝通效率,把大量在施工階段才能發現的問題提前解決在設計圖紙上,極大地提升了施工圖設計質量。
在施工階段,該項目采用BIM成果直接指導施工。正式施工之前采用BIM可視化交底,使施工技術人員充分理解相關構造節點,避免了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的施工錯誤,減少返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下一步,我市將以裝配式建筑和BIM技術為“兩翼”,加快建筑業與數字化深度融合,推動全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建筑產業現代化“新賽道”。同時,引導企業進行轉型升級,促進建筑領域生產方式變革,推動我市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持續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