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膽石癥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其中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占10%~15%。
原發性膽管結石成因較為復雜,以膽紅素鈣或膽固醇為主要成分。目前肝外膽管結石的典型癥狀包括右上腹部絞痛、寒戰高熱及黃疸,即夏科氏三聯征。因膽總管結石長期存在,若處理不及時,可繼發膽汁性肝硬化、膽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甚至引起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導致死亡。
因此,一旦發現肝外膽管結石應積極手術治療。過去膽總管結石多行開腹手術,雖然操作直觀、術野清晰,但存在創傷大、術后機體應激反應大、并發癥多等缺陷。近年,隨著內鏡技術的進步,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乳頭括約肌切開+網籃取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已廣泛用于臨床,但有較多缺陷,如破壞十二指腸乳頭功能、并發癥多,復發結石等。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膽道鏡聯合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是目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主流治療手段。腹腔鏡技術由于視野放大,可有效保護腹腔微環境,減少出血量,術后創傷與應激反應更小。腹腔鏡手術中根據是否放置T管,又細分為兩種,即留置T管與一期縫合。一期縫合能有效減少T管引起的膽汁與電解質丟失,利于胃腸功能恢復;同時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避免留置T管帶來的不便,有效減少T管引起的膽道感染等相關并發癥,更符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