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55歲的王女士,因“胃脘脹痛半年” 入院,本來打算看個胃病,結果火眼金睛的放射科醫生在其腹部增強CT中看出“端倪”:右腎下極占位(弱強化灶),大小:9.5mm,考慮MT可能,遂立即轉入泌尿外科,排除手術禁忌證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病理顯示: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
無獨有偶,62歲的金先生,在放射科診查泌尿系平掃+增強CT+CTU中:患者右腎上極腫塊,囊實性,包膜完整,直徑約1.5cm腫瘤,與周圍少粘連;入院后完善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病理顯示: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
由于顯影、診斷能力等各項不確定因素的存在,通常腫瘤在3cm以下很容易被漏診,這次9.5mm腫瘤被探查出,放射科醫生火眼金睛的背后是專業、細心和責任!
泌尿外科張曦醫生介紹,手術過程簡潔但不簡單:病人采取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擺術中側臥位,于患側腰部取三個長約1.5cm的微創切口,進入微創手術器械,小心分離,顯露出患側腎臟,因此類患者腫瘤較小,術中為確認腫瘤位置及邊界,還需借助一利器,即術中B超,大大幫助醫生進一步確認腫瘤位置大小,降低手術風險,將腫瘤完整切除。手術后患者將在專業團隊的幫助下進行術后恢復。
昆山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張曦表示:腎癌是泌尿系統高發腫瘤,其多為腎透明細胞癌,近年發病率逐年升高。腎癌的診斷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醫學檢查來判斷:
第一,腎癌的患者會出現血尿、腰痛和腹部腫塊,是臨床上典型的腎癌三聯征,但在早期癥狀不明顯,可能會有體重下降或高血壓等表現。
第二,患者優先考慮就診于泌尿外科,可通過腹部CT或B超來判斷腎內占位病灶,如果發現腎內有明顯的腫塊,可能提示有腫瘤的存在。
第三,當腎癌的檢查不清的時候也可以考慮進行腎腫瘤穿刺活檢,比如影像學檢查不能診斷的腫瘤,可以提供病理組織學依據,有利于對疾病做出診斷和治療。
由于腎癌早期臨床癥狀隱匿,20%~30%患者首次就診時已處于進展期,而且晚期腎癌患者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內分泌治療效果均不理想,一旦發生全身轉移,將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早期腎癌可以行“微創切瘤保腎術”,既可以切除腫瘤,又可以保護患者腎臟功能。
“微創切瘤保腎術”,即保留腎單位的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腎功能、降低腎功能不全及相關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且與腎癌根治術相比,并不會影響患者的總體生存率,也不會顯著增加圍手術期出血等并發癥的風險;而與開放腎部分切除術相比,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具有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患者也因此獲益良多。
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是一項挑戰性很大的手術,操作的關鍵是在阻斷腎動脈后,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腫瘤的完整切除與腎切口縫合,并盡量減少術中出血,而與胃腸等空腔臟器及肌肉組織相比,腎實質質地脆,縫合易撕裂,腔鏡下縫合難度高,這就需要手術醫生掌握扎實熟練的腔鏡技術。
目前昆山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已獨立成功完成多例微創腎部分切除術,患者均恢復良好。
“早發現、早治療”對所有腫瘤來講都是最為重要的,隨著大眾對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體檢成為保證健康的關鍵一環。
在影像科、超聲科、檢驗科等科室的幫助下早期發現腫瘤的患者逐漸增多,與之相對應的早期的手術治療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早期的腫瘤在影像科醫生的火眼金睛下無處遁逃,在外科醫生的高超技術下無所遁形,環環相扣,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將受益終身。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