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成功的秘訣是什么?肯定是校風嚴謹、師生學識氛圍濃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學苦練才是絕大多數普通孩子出成績的唯一道路,當然假努力與找不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以及對學習不敢興趣的除外!
國家的減負,絕對不是讓孩子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信馬由韁,任性妄為。而是讓孩子們不那么起早貪黑,睡眠不足的去機械化學習。也為了家長的錢袋子減輕壓力,杜絕刷題式的成功。但絕不是放棄晨讀,下午三點多點就回家看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蘇北好多教育出成績的縣市,還是把教育放在老百姓最在乎的心聲前面來面對的。一個經濟強市,必是教育強市,否則所謂的幸福感與成就感都是空中樓閣,有種富不過三代的隱憂。
昆山如何教育均衡化、優秀可持續化,就不能卷的卷要命,快樂教育的只剩快樂了,忘了上學的初衷與主旨是教育了。說說聽來的幾點建議吧!1,得到全昆山絕大多數百姓認可的減負,才是好的減負。減輕家長錢袋子的壓力與焦慮,就應該引導減少校外培訓機構為了考試而拔苗助長,實行初中公民辦都一視同仁的晚自習,多一些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2,民辦教育自助招生的比例應該控制在5%,謝絕偷偷的通知去賓館面試的那種。教育改革的最終結果,絕對不是為了某峰一學期3萬6學費,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初中三年的家庭投入至少40萬起步。某江初中自助招生的學費爆發式的增長到了6萬,8萬,10萬了,這樣的結果是教育改革想要得到的答案嗎?如果不提前掐尖去搶好苗子,純粹是學校管理與師資力量出來的成績,也好讓鄉鎮的家長與老師心服口服啊!民辦只能是公辦教育的補充,出成績的用搖號來均衡化,未出成績的作為教育托底的積分入學存在。大家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