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線普法小隊長
|
一圖讀懂醫師法
《醫師法》5大亮點 01 保障醫師合法權益,提升醫師職業榮譽感 隨著我國衛生健康事業不斷推進,醫療服務方式和醫療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對加強醫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人大對《執業醫師法》進行全面修訂,頒布實施《醫師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醫師法》共計7章67條。立法目的是保障醫師合法權益,規范醫師執業行為,加強醫師隊伍建設,保護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醫師法》頒布實施,從法律層面加強醫務人員待遇保障,有利于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 02 “在外急救免責”,讓醫師放心做“好人”
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是醫師職業精神的內涵。近年來,醫師在公共場所遇緊急情況予以施救的情況時有發生,但醫生救人遭索賠的極端案例也偶有發生。《醫師法》明確醫師在公共場所自愿實施急救免責,通過法律明確“在外急救免責”條款,防止急救變成醫師“不可承受之重”,充分體現了立法為民的法律原則,免除了醫師救人的后顧之憂,讓醫師能夠放心做“好人”。 03 《醫師法》中關于醫考學歷調整有了明顯的變化 《醫師法》將參加醫師資格考試人員的最低學歷條件由中專提高到大專,提高了醫師準入門檻,有助于提高醫師學歷層次,提升醫師整體專業技術水平,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該法規定,專科學歷工作滿一年可以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后,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執業滿二年以及本科學歷工作滿一年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刪除了《執業醫師法》中“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可以考取執業醫師資格”的規定。 04 和醫生利益切實相關的內容,《醫師法》有明確規定 該法第十四條規定,醫師經注冊后,可以在醫療衛生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衛生服務。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可以在醫療機構中的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或者其他臨床科室按照注冊的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醫師經相關專業培訓和考核合格,可以增加執業范圍。 醫師的互聯網診療執業行為,在該法中也得到明確規范。執業醫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所在醫療衛生機構同意,可以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等適宜的醫療衛生服務,但不能用于首診。 在規范醫師多點執業方面,《醫師法》第十五條規定,醫師在兩個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定期執業的,應當以一個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國家鼓勵醫師定期定點到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主執業機構應當支持并提供便利。 05 加快醫防融合 在加強醫防結合方面,《醫師法》明確國家建立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完善醫防結合和中西醫協同防治的體制機制;遇有緊急情況以及國防動員需求時,醫師應當服從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的調遣,為應急狀態下人財物的調遣,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醫師發現傳染病、突發不明原因疾病或者異常健康事件時有及時報告的義務。 ![]() |
熱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