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學到了初中會有成績的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小學時養成的錯誤的學習方法已經不適用于初中的學習,而并不是家長所認為的不努力了。
學習上真正重要的是學習效率,而決定學習效率的是思維層次。很多人為了追求分數而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大量刷題是一種非常急功近利,降低學習效率,損害學生長期學習潛力的行為。
小學知識量少,題目相對簡單,題海戰術能夠很容易就覆蓋考試題目池,做過一次的題目考試時再做也很容易就不出錯從而取得一個比較好的分數,但是這時起到作用的只是記憶力,考試分數也只是對于記憶力的體現,看著不錯的分數能夠讓家長焦慮的心相對好受那么一點,卻也為之后學習成績下降埋下了種子。因為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效率就越低思維層次就越低,思維習慣養成后改變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到了初中,知識量的增加,科目的增多,題型的復雜化都對通過題海戰術覆蓋考試題目池造成很大的困難,學生會發現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做過的題目考試時稍微變換了一下后又不會做了,之前埋下的隱患一下子就爆發開來,成績下滑,如果再疊加家長不理解,青春期的叛逆期,心理是很容易崩潰掉的,直接破罐子破摔了,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自己調整過來。
所以在小學階段當家長對小孩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增加學習時間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只會讓問題延后爆發,而問題越晚爆發就越難調整。所以更應該從學習效率上去調整,在不增加學習時長的情況下分析自己孩子的問題出在了哪里,這也對家長自身的水平是個考驗如果做不好的話什么都不做倒也是一個不壞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