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女士想給結婚的朋友買只翡翠手鐲,刷朋友圈看見“xx翡翠”的廣告,便順著廣告加了“客服”,對方發了一個直播間鏈接過來,說比起買成品不如在直播間買一塊原石,如果開出成色好的除了能送朋友,還能多做兩只鐲子賣出去,并承諾這筆生意“穩賺不賠”。
晚上開播時,吳女士發現雖然無法看見同時在線的人數,但單場直播就有上千人瀏覽過。主播每拿出一塊石頭就會發起一次“合車”,一次“合車”大概十幾個人參與,參與金額在100元/人至300元/人之間。“合車”成功之后石頭被迅速切開,直播現場馬上有人估價,切開之后的“翡翠”被拿下去做成手鐲或者吊墜,再被主播早就聯系好的所謂“收購商”買走,賣的錢再按照“合車”時出錢的多少分給每一個人,他們管這一整套流程叫“切漲”。

期間吳女士也懷疑過,主播幾乎很少講解拿上來的原石,每次“合車”發得都非常著急,而從拿貨到被收購的流程卻又非常順利。她問對方這種“包賺不賠”的貨為什么不關起門來自己切,何必開個直播間賣給別人?對方只是用“手上貨太多了,還有好幾十個直播間”等理由搪塞過去。
直播間“合車”的金額越來越高,吳女士往里面投的錢也越來越多,到后來她干脆一個人切了塊十幾萬的“原石”。石頭切開沒多久,這個直播間就消失了,微信的“客服”也沒再回復過她。不久后她收到一個來自云南邊境的包裹,里面裝著一堆質量較次的手鐲和吊墜。她按照包裹上的地址找過去,只找到一幢與翡翠行業完全無關的大廈。報警后,當地警方告訴吳女士,因為對方最終還是發了商品過來,所以只能算經濟糾紛,不能定為詐騙。“前后二十多天,我的賬戶里總共少了二十多萬”,吳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