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2024-08-12
, 來自:江蘇省0==
昆山市中醫醫院將依托婁江區域中醫優質資源,著力打造“1228”工程,在江蘇省中醫臨床研究院昆山分院內設置1個研究所(婁江醫派研究所),研究所下設2個中醫非遺學術流派傳承研究工作室(鄭氏婦科流派傳承研究工作室、閔氏傷科流派傳承研究工作室);2個省名中醫傳承研究工作室(江蘇省名中醫徐進康傳承研究工作室、江蘇省名中醫戴安偉傳承研究工作室);8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
欄目將依托“1228”工程,每周一期分享每個傳承工作室的中醫內涵精粹。以敢闖敢試的魄力,集聚創新創優的動能,“辨證施方”,奮力踐行高質量發展實施路徑。把準新時代中醫藥發展脈搏,開創中醫藥振興發展璀璨未來!
患者,女性,46歲。
初診:患者近三年來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心煩易怒,眩暈少寐,多夢易醒,失眠癥狀較重,常伴心悸,乏力,午后汗出,進食后臍周偶有隱痛,伴噯氣,自覺小腹下墜,納食尚可,大便正常,小便頻數,淋漓不盡,伴灼熱感,帶下異味,月經半年未至。舌暗紅,苔薄黃少,脈弦細數。
中醫診斷:郁證(陰虛火旺)
西醫診斷:絕經期前后諸證。
病機:腎陰虧虛,虛火上擾。
治則:滋陰清熱,鎮心安神。
選方:滋水清肝飲加減。
上諸藥服7劑,每日1劑,水煎250ml,早晚溫服。
服藥一周后復診,心煩易怒,午后汗出等癥狀較前改善,無心悸,仍有夜寐欠安,自覺有灼熱感。舌暗紅,苔薄黃少,脈弦細數。
處方:上方加上肉桂后下1克、川黃連4克 。
上諸藥服14劑,每日1劑,水煎250ml,早晚溫服。
服藥兩周后復診,諸癥明顯改善,夜寐尚可,小便頻數。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處方:同上方。
上諸藥服7劑,每日1劑,水煎250ml,早晚溫服。
上方后加減繼進2周,諸癥減退。
本案患者以“心煩易怒,眩暈少寐”為主癥,結合舌脈,四診合參,當屬祖國醫學郁證范疇,證屬陰虛火旺,虛火上擾。郁證的發生主要為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情志不舒所致。《素問 •本病論篇》云:“人憂愁思慮即傷心”“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份肝也!被颊吣46歲,已絕經半年有余,其肝陰不足以致肝陽上亢,引起眩暈;肝郁化火,故兼見心煩易怒等癥;情志過極,使心陰耗傷,心失所養,故見心悸失眠、多夢;心陰不足,虛火內生,故煩熱汗出;舌暗紅、苔少,脈弦細,為陰虛有熱之象。孫老以滋水清肝飲(清·高鼓峰《醫宗己任編》)加減治之,滋水清肝飲乃六味地黃丸和丹梔逍遙散化裁,此方中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壯水制火,山梔、丹皮清泄肝火,當歸、白芍、棗仁養血滋陰,另加忘憂草可疏肝理氣,化痰解郁,寧心安神之佳藥。本案患者夜寐欠安、心煩心悸尤甚,乃肝腎陰虛,心肝火旺,虛火擾動所致。孫老二診加用交泰丸(明·韓懋《韓氏醫通》),其比例為1:2或1:4為佳。方中黃連苦寒,善清心熱、瀉心火為君藥,肉桂溫熱,長于和心血,補命門為臣藥,兩者相須為用,寒熱并用,相輔相成,使腎水上濟于心,心火下交于腎,有瀉南火補北水,交通心腎之妙,心腎水火相交則心神可安入寐也。
孫九光,副主任中醫師,副教授,昆山優秀醫師。原中華中醫學會江蘇分會會員,原蘇州中醫學會 肝膽學組副主任會員,原《河北中醫》雜志特約編委,原新鎮衛生院院長。
從事中醫內科、肝病?、疑難雜癥的診療、科研、教育工作50年,其治學嚴謹,重視 “五臟傳變”,擅長經方使用,尤其擅長慢性肝病的中醫藥治療及從肝論治代謝性疾病及內科雜癥,發表學術論文達33篇。
工作室團隊現有成員6名,包括主任中醫師1名,副主任中醫師2名,江蘇省農村優秀中醫臨床人才1名, 帶教社區中醫師2名。團隊承擔市級以上科技項目5項,包括省中醫藥科技項目、蘇州重點病種專項各1項,獲得市級以上成果獎3項,共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 論文3篇,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
來源:昆山市中醫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