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新華日報刊發《昆山高新區:“寸土”產“寸金” 》文章,聚焦昆山高新區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向優質項目集聚做出的創新探索。現將原文轉載如下:
如果給企業“成長的煩惱”排個序,“用地難”很有可能排在首位。
近日,昆山高新區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鴻日達、龍雨、玖鈞、通友等8家企業設立的制造研發總部集中落戶。
△ 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二期效果圖
這八個項目均通過“數據得地”的模式扎根,是昆山高新區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向優質項目集聚做出的一次創新探索;這也是特色產業園區新開發模式在昆山高新區的首次落地,將打造成土地利用集約、上市和總部企業集聚的高品質示范園區。
“數據得地”讓資源“寸土”產“寸金”;特色產業園,使產業“聚變”生“巨變”。可以說,二者的“化學反應”,將釋放出“1+1>2”的疊加效應。
“數據得地”,就是利用數據模型對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具體來說,就是先對企業的產業類型、產值規模、畝均稅收、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等內容量化評估,通過評分體系為潛力企業賦分,并逐個對接供地,確保有限的土地資源向“發展前景好、產值增長快、畝均效益高”的企業、項目集聚。
對企業發展來說,土地是至關重要的要素。面臨用地飽和、發展空間有限的難題,昆山高新區如何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把有限土地提供給更多優質企業,讓每一分土地都創造高效益、高產出?
去年底,蘇州全域鋪開“數據得地”這一創新機制,昆山高新區便啟動建立量化評估體系,按照“調查摸底、企業評估、賦分排名、形成方案”四個環節進行調研評價,向“存量”要空間,向“低效”要效益,實現供地讓數據說話、憑數據決策。
公正評估,賦分排名,“分”高者得。按照“畝均貢獻、數據得地、統一規劃、各自建設”的原則,昆山高新區根據企業貢獻度和成長性確定入園企業名單,著力解決存量優質企業、擬上市企業土地要素供給問題,真正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時,培育壯大總部經濟。
△ 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二期效果圖
剛剛開工建設的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二期內,企業的“含金量”如何?8個落戶的企業制造研發總部中,5家企業均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計劃總投資近4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120億元,畝均稅收超150萬元。
我們將在1年內完成該項目的基建工程,2年內投產,3年內達成年營收10.5億元的目標。在四季度這個關鍵時期,我們將再接再厲,奮力突破5000萬元的季度目標。
“數據得地”這一創新性的工業用地保障方式,成為昆山高新區解決存量優質企業用地難題的“密鑰”,也讓“好項目永遠不缺地”這一理念成為招商引資、增資擴產的“金字招牌”。
通過“數據得地”,我們拿到了18.8畝土地,用于建設企業研發總部,總投資近3億元,達產后預計產值11億元。這為企業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玖鈞智能專注于高速高精傳動產品領域,是一家集專業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吳仁財看來,企業用地源于詳實的數據分析,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安心地專注于生產經營與業務拓展。
△ 玖鈞智能研發辦公樓效果圖
“數據得地”帶來的公平、公正讓企業家們在這里投資興業更加充滿信心。如何科學篩選出有供地需求的企業、如何明確申請用地企業的標準、如何精準評估量化企業狀況……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昆山高新區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
按照“三步走”,昆山高新區初篩形成入圍企業清單,根據“保姆式”掛鉤服務806家重點企業的統計數據,按照近三年中任何一年產值達5億元及以上,或任何一年入庫稅金總額達1500萬元及以上的條件進行篩選,形成符合產值及稅收條件的入圍企業名單;再篩形成候選企業清單,圍繞發展狀況和增資擴產意愿開展排摸,掌握用地需求和投資計劃,形成供地候選企業名單;終篩形成企業清單,圍繞上市進展、稅收貢獻、企業成長三大類十項指標,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盡調,再按照“數據得地”評價體系逐一打分,最后根據得分高低、地塊規模和用地需求確定首批擬供地企業和供地面積。
從初篩時的108家企業,到最終確定的8家企業,供地既要看企業的過去和現在,也要看企業未來,應當把最緊缺的要素配給最急需的企業。昆山高新區還將創新建立履約機制,以更嚴的標準督促企業半年內開工。
此次開工建設的昆山高新區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通過前期調查研究及規劃設計,舍棄傳統“統規統建”“劃地分割”等模式,在企業自主承擔可控成本和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進行開發。產業園區堅持頂層設計、統籌規劃,開放共享、風貌統一,產權獨立、服務集中,形成了多家企業參與共建的一體化園區開發新模式。
在這樣的模式下,園區地塊使用率大幅提升,容積率超2.0,企業有效生產面積是傳統模式的1.4倍,空間使用效率提高40%,達產后畝均稅收預計150萬元左右。
容積率、有效生產面積、空間使用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相同的土地上,企業可以擁有更多的固定資產、更多的發展空間,創造出更多的產值。
我們提前鎖定建筑風貌、空間形態等要素,將具體要求落實到土地掛牌文件中,多家企業共建,統一規劃設計,既降低了企業建設成本,又縮短了建設周期,確保園區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最大化提升產業園布局合理性及使用效率。
△ 龍雨智能研發辦公樓效果圖
此次落戶產業園的昆山龍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3C行業電性測試和量測治具及自動化設備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此前所在的廠房空間受限,如今通過“數據得地”取得了19.5畝土地。
項目總投資3億元,產業園更高的容積率和空間使用效率將助力企業發展。
通過集中規劃與建設,土地得到了更加高效、合理的利用,避免了資源浪費。同時,集中的配套設備與公共服務也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這樣的園區開發模式,也讓企業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合作機會,有助于企業拓展業務渠道與市場份額,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與協同效應。
在為企業創造更多發展空間的同時,昆山高新區的企業服務也“隨時在線”。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貫穿項目前期選址、項目評審、建設設計、項目報建等企業開工全流程;提前協調證照辦理、圖紙設計等環節的審核,縮短項目報建時間,幫助企業盡快拿到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實現項目“數據得地+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昆山高新區將不斷拓寬“數據得地”機制覆蓋面,完善評價得分體系,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只爭朝夕鍛造發展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