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內心自由的秘訣,其實在你以為的反面。辯證思維最頂級的智慧,就是從事物的對立面去把握事物的統一。我們都想讓內心自由,這是一種自由、寧靜、放松的狀態,是大家都向往的。很多人覺得自由來自一種掌控感,掌控的越多,自己就越自由。但事實上,你想掌控的越多,內心的束縛就會越多。放下控制欲,好像跟內心自由沒什么關系。
但事實上,能讓你真正獲得內心自由的是——有控制欲很正常,這是人的本能。不可控,就等于危險。我們的控制欲是希望幫我們提升掌控感,獲得安全感。但事實上,世界充滿了無常和不可控,控制欲越強,越是會失敗。控制失敗后的無力感就會越強,這種無力感越多,人內心感受到的不自由就越多。
也就是說,你想控制的東西,都會反過來成為困住你自己的牢籠。比如,在意別人的眼光,本質上就是一種控制欲,希望所有人對你都有好的看法、好的評價。
當你想控制別人的評價時,第一,你的很多注意力都會放在別人看你的眼光上,你會覺得所有的眼光都在注視著你,讓你無法擺脫,這是第一層牢籠。第二,你的注意力會尤為關注那些對你不好的評價,這是第二層牢籠。你越是在意別人的評價,這種控制欲越強烈,就越少的負面評價就能把你鎖死在原地,一動都不敢動,不敢做事,不敢社交,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出門。
我經常說,自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自私,是一種控制欲。很多人不理解,自卑最典型的特質就是在意別人的評價。這其實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希望所有人對自己都有好的評價。自卑的人一般來說比較和善,但這種和善很多時候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在意別人,而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希望通過自己和善的表現來控制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我以前講過,克服自卑的第一步,是要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別人用任何形式評價自己,包括負面評價。這就是放下控制欲的一種體現。當你允許別人以任何方式評價你的時候,你就會瞬間卸下重擔,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
所以,如果你容不得別人對你的負面評價,總想控制別人看你的眼光,那這些試圖控制的想法就會成為束縛你自己的牢籠。當你放下對別人好評的追求,放下控制欲,也是解開了束縛自己的繩索。生活中,其他的控制欲也是類似的道理。
最近被熱議的麥林,你覺得他是自信的,還是自卑的?他的控制欲是強的還是弱的?他的內心是自由寧靜的,還是有無數牢籠、十分擰巴的?現在是不是很容易回答?當你想抓住一棵樹時,這棵樹也抓住了你;當你想占住一塊地時,這塊地也占住了你。你想控制的一切,都會反過來控制你。這就是控制和被控制的辯證。有句話說:“心若被困,人生處處是牢籠。”我想說:“心若欲困,人生同樣處處是牢籠。”沒有什么能真正困住你的心,除了你自己。
所以,讓內心自由的秘訣,其實在你以為的反面。不是掌控更多才能獲得內心的自由,而是放下更多,才能獲得內心的自由。聽上去是不是很反直覺?但這就是辯證思維厲害的地方。生活中很多看似難解、翻來覆去解決不了的問題,其實解藥都在它的反面。理解了里面的辯證關系,困境就會豁然開朗。
大家感興趣的話,后面我們再分享更多的辯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