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大變局下,靠以往的單打獨斗的形式弊端已經逐漸凸顯,甚至稍有不慎則打回原型。尤其像昆山這樣靠制造型企業積累第一桶金的單一縣域經濟體在面臨經濟轉型人口結構調整時,需要管理層更加清醒的認識到現狀。
縣域經濟體不同于地級市龐大的公共事業支撐,政策支撐,及其資源分配優勢,以地級市公務員數量,教師,醫生的數量,大學數量,駐地央國企人員,大型民營總部數量都不是一個縣域經濟體能比的。這些龐大的人口基數支撐起當地經濟很大比例。 縣域經濟的出路很多,創新驅動發展是經濟新增長點,這一思路毋庸置疑。但過去兩年許許多多城市,蓋幾個寫字樓和地產捆綁,貼上“xx科創xx”實則除了賣房賣地,科研轉化率很低,嚴重違背《創新驅動發展》的經濟目標。像昆山市這樣的有著良好經濟基礎城市,早幾年已經著手科創綜合體建設,基于近20年的昆臺產業集群發展,不管是基礎設施,產業鏈,政策法規,都有著比其他城市多的經驗,堅持走創新發展想必成功率會更高。 一方面,昆山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切實進行基礎制造業和創新驅動協同發展,既要發展創新基地,真正引進帶項目的高校團隊,科研院所,不要盲目引進后幾年后人去樓空,同時又要穩固近20年為昆山GDP提供驅動的“昆山工廠”,近些年來有部分制造業不同原因的流失,有的地到期,有的因人口紅利消失轉向第三世界,有的是由于海外屬地當局的宣傳,作為長三角先行區需要從根本上了解企業流失原因,認真分析原因,對策,不能說你想走就走,走了賣地蓋房,剩下就等著人口流失,作為長三角先行示范區,可以最大程度爭取到政策支持。 其次,昆山需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近20年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中環快速路,外環快速路,上海最近的衛星城市,地鐵直達上海,蘇州,這些數不清的資源擺在面前,不能帶來人口增量,那么將會是無法理解的狀況,不能顧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不能因為一時轉型忽視對根本問題的剖析,缺在哪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需要提醒,資源稟賦是變化的,動態的,不進則退,近20年的積累,如果因為轉型期有顧慮停滯不前,將會面臨其他城市乃至國外的投資地域競爭,昆山所處《長三角核心》區,當下應當立即爭取《滬蘇錫常城際鐵路》與太倉同步進行,以2021年國家《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發展規劃》為基礎,『努力主動去爭取』不能等,等只有退步的可能,《長三角一體化》這是國家的意志。在現有的城市框架上加《滬蘇錫常城際鐵路》加持將使昆山市成為長三角橋頭堡上一顆閃耀的明珠,對“創新驅動”“昆山工廠”的穩固發展有著前所未有的動力。真切希望新一屆昆山市府重視。 |
|
共6條評分
,昆幣+6
熱點推薦 |
在線wushu
|
勞動密集型代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在中央文件里已明確。
新質生產力,才是國家確定的目標和沿海地區發展的方向。蘇州市委前年就確定了大政方針,即“產業在沿江轉型,創新在城區集聚”。要學太倉,嚴格控制外來人口,堅持發展高新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國家需要的戰略型產業,并保留大量的田地開發現代農業,成為全國第一的農村振興龍頭。 [ 此帖被wushu在2025-01-01 19:03重新編輯 ]
|
樓中樓
|
帥哥離線鹿城凡夫
|
需要集中部分技術密集的產業群,形成產業鏈優勢,優勢企業帶動供應鏈。咖啡產業是個好例子。
|
樓中樓
|
網友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長三角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涉及昆山的鳳毛麟角。。。
|
|
樓中樓
|
昆山是要有《滬蘇錫常城際鐵路》昆山段的時間表
|
|
共3條評分
,昆幣+3
|
離線風輕云涌
|
分析的不錯,期待昆山二次騰飛
|
爆料有獎!關注昆山論壇抖音號,抖音搜索“昆山論壇”,或搜索抖音號:ksbbs
|
離線小城小事
|
蘇錫常,有比沒有好。
感覺樓主主要在說如何搞產業,沒看出論述蘇錫常如何助力昆山二次騰飛。再說,昆山二次騰飛,僅憑一個蘇錫常,怕是差的遠之又遠。 一說發展,就江北打圈,有好好想過融蘇接滬?蘇淀滬、17號線不是比蘇錫常能帶來更多利好? 蘇昆太,蘇昆滬軌交都應認真對待。地域突破,產業再造,高度重視人力資源才是。 竟然有人鼓吹學太倉限制人口,難道事實不是太倉產業只能支持那些人口而已。我們再不留人,反而限制,靠什么去騰飛?別光幻想吸引高端人口、高專人才,我們的比較優勢呢? 唯有強人力資源、強內外連通、強產業支撐。 |
樓中樓
共3條評分
,昆幣+3
|
jasonchen201: 昆山在江蘇的地位不比太倉低。
具體到交通地位上,昆山拿的出手的昆山南站,地位被太倉站碾壓。。 |
|
爆料有獎!關注昆山論壇抖音號,抖音搜索“昆山論壇”,或搜索抖音號:ksbbs
|
再說了,一條城際鐵路就二次騰飛了,那上海去年在建十幾條鐵路地鐵,豈不是騰飛十幾次啦。。
![]() |
|
樓中樓
|
在線wushu
|
限制外來人口,是低端產業的人口,而不是高科技人才。
比如太倉一家衛星企業,才17個人進行設計和總裝,其他生產全在外地。 你可以說,昆山一家電子加工廠,人口就十幾萬,遠超太倉許多生產導彈、魚雷、衛星、大飛機零部件的企業。 [ 此帖被wushu在2025-01-01 20:06重新編輯 ]
|
樓中樓
共1條評分
,昆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