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03-06
, 來自:江蘇省0==
2025年第18個世界青光眼日即將到來
今年世界青光眼周的主題是
“AI協同護航,共防青光眼盲”
最近,50歲的王先生(化名)來到昆山市一醫院4樓眼科門診就診。王先生自述1年前發現右眼視力下降,以為是老花眼沒有就醫,最近去驗光,發現戴眼鏡也無法提高視力,驗光師建議到醫院進行眼科檢查。
門診眼科醫生給王先生進行了視力、眼壓、裂隙燈、眼底以及超聲生物顯微鏡等檢查。發現先生的視力右眼0.3,左眼0.4,眼壓右眼34mmHg,左眼26mmHg(正常值10~21mmHg),裂隙燈下看見前房很淺,周邊房角關閉,眼底視神經萎縮,診斷為“雙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視功能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據統計,我國青光眼患者已經超過了500萬,在40~80歲的人群中,每100人中約有3.5人患有青光眼。預估到204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將增至1.118億,全球每4個青光眼患者中就有一個在中國。由于青光眼患者早期大多無自覺癥狀,青光眼這個“光明的小偷”正在一步一步的偷走我們的視力和視野,因此要戰勝青光眼,我們就應該要了解它、警惕它,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盡可能的保護我們的視功能!
青光眼是一組以特征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壓增高是其主要危險因素。
1.有青光眼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患病);
2.40歲以上,從未進行過眼部檢查;
3.高度近視或高度遠視;
4.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全身疾病;
5.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包括全身用藥和眼部局部用藥);
6.有眼部外傷史或其他眼病;
除了上述高危因素以外,精神壓力大,有負面情緒大,長期用眼疲勞,在過暗的光線下長時間閱讀等都有可能是青光眼發病的誘因。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大發作時眼壓急劇升高,可出現明顯的眼球脹痛、同側頭部脹痛,惡心、嘔吐,視力下降甚至僅有光感。部分患者在大發作前會出現先兆期(不典型發作),此時眼部癥狀較輕,可能僅有輕度眼部酸脹感,視力輕度下降,有霧視、虹視現象,發作時間短,休息后自行緩解。因此出現小發作時應引起重視,至醫院就診。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和開角型青光眼在早期幾乎沒有癥狀,猶如溫水煮青蛙,只有等到病變進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有視力模糊、眼脹和頭痛等感覺。
放松心態,至正規醫院眼科進行青光眼相關檢查(視力、眼壓、裂隙燈、眼底、視野、前房角鏡、超聲生物顯微鏡等),如果已經明確診斷青光眼,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及規律復查。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治療手段,總的來說,青光眼的治療有藥物、激光和手術三駕馬車。
對于患者來說,青光眼治療主要是兩點,一是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用藥或進行激光及手術,二是定期門診復查,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該定期進行青光眼的篩查,監測并控制眼壓,另外日常生活還需要避免過度用眼,不在關燈之后使用手機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AI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分析眼底照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影響,可以識別視神經損杯盤比(C/D)異常等青光眼特征。在青光眼手術中,AI可以輔助規劃手術路徑,提高操作精準度。便攜式眼壓計采集數據,AI實時分析,預警急性發作或病情惡化;部分研究嘗試通過植入帶有傳感器的隱形眼鏡檢查眼壓波動,AI分析數據病提醒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