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件要求清理整合面向基層的政務應用程序,持續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推進農村基層網格化治理“多格合一”。近年來,昆山高新區大力實施數字化平臺積分制全面推廣計劃,打造并深化“數字化+積分制”鄉村治理模式。在一網統管社會治理系統下,統籌好“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全面鋪開數字鄉村智慧平臺建設,打造智慧鄉村應用場景,推進基層實現“指尖減負”,提升村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以“數智融合”為核心,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的問題,為鄉村治理裝上強勁引擎。
以“一村一終端”方式全覆蓋推進數字鄉村智慧平臺建設,深度融合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通過可視化中心整合全域數據,針對鄉村治理多元需求,開發數智黨建、基礎要素、數字積分、態勢感知、指尖減負、村民共治等重要功能。各行政村通過打造各自的數字鄉村智慧平臺,實現各類信息的實時采集、高效處理和智能應用,為發展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為鄉村治理裝上“智慧大腦”。
同時,通過智能煙感、一鍵報警、視頻監控互聯等設備構建覆蓋“神經末梢”的智能感知體系。以主動發現隱患并發出報警、生成工單的形式替代傳統的人工巡邏報事,打造智能化“安消聯動”模式,實現“智能感知-自動預警-快速處置”全流程閉環,真正讓隱患“無處藏身”。
各行政村充分利用現有系統,整合村級黨務、村務、財務、民生服務等各類業務,根據平臺功能,以“數據互通、業務協同、模塊聯動”為設計理念,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數字經濟、智慧積分等核心模塊。
同時,立足實際,以開設個性專題的形式豐富服務清單,因地制宜打造產業分布、人居環境、線上展館、便民生活、智慧消防等智慧鄉村特色應用場景。其中,便民生活場景通過統籌小區、社區、街區、商圈資源,集中展示“15分鐘街區生活”大循環、“10分鐘社區生活”小循環以及“5分鐘小區生活”微循環,體現在完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打造完整社區過程中的積極實踐。智慧消防場景則通過構建24小時實時監控網絡,一旦捕捉到火情異常,即刻觸發警報,并自動聯動消防設施,如噴淋系統、消防泵等,進行初期火災撲救,織密安全防護網。
打通數據壁壘,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通過梳理整合轄區全要素基礎數據,形成“人、房、車、物、事”專題數據資源池,并對基層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分析和應用,精準掌握村民需求和服務短板,為村級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推動治理從“經驗決策”轉向“數據決策”。針對“系統多、填報重復”的基層治理痛點,平臺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自動抓取、清洗和填報數據,通過數字員工技術將數據自動提供給各條線應用系統,推進基層實現“指尖減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走訪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通過開發移動終端應用程序,實現了鄉村治理的“指尖化”操作,減少了紙質材料和重復填報負擔,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提高工作效率。平臺還設置智能提醒功能,對惠民政策落實、項目建設進度等村級重點工作任務進行實時跟蹤和督辦,確保任務按時完成。同時,村民群眾也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反饋問題、提出建議,參與鄉村治理。
聚焦民生所盼、民生所愿。持續完善以智慧平臺為依托的積分治理制度,不斷完善以村規民約為基礎的積分細則,增強積分治理制度的可實施性、可操作性。實體化運作線下積分超市,開通線上積分商城,實施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進一步擴大家庭積分使用范圍,統籌好服務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關系,提升積分使用的體驗感,推動村民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目前,積分治理已普遍取代以往的硬性管理手段,激發了村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了治理成本的快速壓降。
以平臺為依托,統籌社區大食堂、日照中心等公共服務資源,實現聯動服務。推動政務服務在線辦理,村民可以通過平臺辦理各類證件、申請補貼等,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各項業務,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此外,平臺還提供了政策解讀、村務公開等功能,更好地保障了村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智慧平臺進一步暢通了基層干部與群眾的溝通渠道,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為干群關系架起線上“連心橋”、畫好線下“同心圓”。
鄉村治、天下安
昆山高新區將
持續推進數字鄉村智慧平臺建設
用好數智融合“金鑰匙”
解鎖鄉村治理減負賦能新路徑
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現代化水平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