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光伏太陽能板騙局揭秘:別讓 “陽光收益” 成 “財富陷阱”
在國家大力倡導清潔能源發展的當下,光伏太陽能板作為綠色能源的代表,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不少農戶家中的屋頂都裝上了光伏太陽能板。然而,這本應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演變成了一場場精心策劃的騙局,讓許多農民朋友遭受了經濟損失。
一、農村光伏太陽能板騙局的常見套路
(一)虛假宣傳,夸大收益
一些不良商家在推廣光伏太陽能板時,會向農戶承諾極高的發電收益。他們聲稱,只要在屋頂安裝光伏板,不僅自家用電免費,每年還能通過賣電獲得數萬元的收入,甚至短短幾年就能回本盈利。比如,某商家宣傳稱一套價值 10 萬元的光伏設備,每年發電收益可達 3 萬元,3 - 4 年就能收回成本,之后近 20 年的使用壽命里,每年都能純賺數萬元。但實際上,光伏發電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天氣、光照時間、光伏板質量與效率等,實際收益遠低于宣傳。正常情況下,一套 10 萬元左右的光伏設備,每年收益可能僅在 5000 - 10000 元左右,回本周期可能長達 10 - 15 年甚至更久。
(二)免費安裝,暗藏貸款陷阱
不法分子打著 “免費安裝” 的幌子吸引農戶。他們告訴農戶,不需要出一分錢,只需要提供屋頂,就可以免費安裝光伏太陽能板,安裝后還能獲得租金收益。但在簽訂合同時,農戶往往沒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不知不覺就陷入了貸款陷阱。實際上,合同可能是一份貸款協議,商家以農戶的名義向銀行貸款購買光伏設備,貸款本金和利息卻需要農戶來償還。例如,江蘇某村的張大爺,聽信了某公司 “免費安裝光伏板,年入過萬” 的宣傳,簽訂了一份長達 15 頁的合同。公司業務員稱 “只需提供身份證和房產證辦理手續”,并承諾 “發電收益自動還貸,無需個人還款”。然而,半年后張大爺收到銀行催款通知,才發現公司以他的名義申請了 20 萬元貸款,用于購買高價劣質設備。因發電量不足,收益無法覆蓋月供,張大爺被迫變賣部分農田還債。
(三)以次充好,質量堪憂
為了降低成本,獲取更高利潤,一些不良商家在安裝光伏太陽能板時,會使用劣質的光伏組件、逆變器、線纜和支架等設備。這些設備的發電效率低,使用壽命短,且存在安全隱患。他們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報價吸引農戶,讓農戶誤以為撿到了便宜。比如,市場上質量合格的光伏板價格每瓦在 2 - 3 元左右,而這些不良商家提供的光伏板可能每瓦僅 1 元左右,但其質量卻無法保證。這些劣質光伏板可能在使用一兩年后就出現發電量大幅下降、故障頻繁等問題,而此時商家可能早已消失不見,農戶只能自行承擔高額的維修和更換費用。
(四)光伏傳銷,拉人頭騙局
部分商家推出所謂的 “光伏代理” 模式,誘導農戶參與。他們聲稱,農戶只要花費數萬元安裝一套光伏電站,就可以獲得光伏代理資質,若能發展一定數量的下線安裝,每升一級都能獲得可觀的抽成獎勵。這其實是一種類似傳銷的騙局,商家利用農戶急于賺錢的心理,讓他們不斷拉親朋好友參與。但最終,當發展的下線數量不足或市場飽和時,商家承諾的獎勵無法兌現,農戶投入的資金也打了水漂。而且,這種模式下安裝的光伏設備往往質量也難以保證,后期的維護和收益更是無從談起。
(五)合同陷阱,文字游戲
在簽訂合同時,不法分子會在合同中設置諸多陷阱。合同條款可能存在模糊不清、語義歧義的表述,對設備質量、發電量保證、售后服務、違約責任等關鍵內容約定不明。比如,合同中可能會寫 “在一定條件下提供售后服務”,但對于 “一定條件” 卻沒有明確界定;或者約定 “發電量基本符合預期”,但 “基本符合” 的標準是什么也未說明。一旦后期出現問題,農戶想要維權卻發現合同中沒有對自己有利的明確條款,只能吃啞巴虧。還有些合同會規定,如果農戶中途想要解除合同,需要支付高額的違約金,讓農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二、案例直擊:真實遭遇令人警醒
(一)河南 “光伏保證金” 騙局
在河南省南陽市某縣,某公司以 “國家扶持項目” 名義,承諾免費安裝光伏板,但要求每戶繳納 3000 元 “保證金”,聲稱 10 年后全額返還。村民李阿姨(化名)簽訂合同后,公司僅安裝了少量劣質板,發電量不足家庭自用。當村民要求維修時,公司以 “設備損壞屬人為原因” 為由拒絕退還保證金,最終卷款跑路。許多像李阿姨這樣的村民,不僅沒有享受到光伏帶來的收益,連繳納的保證金也打了水漂。
(二)山東老人安裝光伏被騙 4.9 萬元
2021 年 11 月,年近七旬的蔣老漢在山東認識了自稱某光伏安裝公司的趙某。趙某向蔣老漢宣傳 “安上光伏用太陽能發電,不但自己用電不再交錢,還能一年賺 1 萬多塊錢來養老,一本萬利,誰不安裝就是落伍哩!” 蔣老漢聽后心動不已,兒女不在身邊、行動又不便的他先后共付給趙某 4.9 萬元,盼著趕緊安裝完畢,能夠在家坐等收益。然而時間過去了很久,蔣老漢一直沒收到趙某的消息,便一次次打電話詢問,趙某以天氣不好、進貨款不足等各種理由推托,遲遲不安排上門安裝,最后干脆不接電話,失去了聯系。蔣老漢無奈之下,只好報警。趙某到案后,交代說 4.9 萬元已被他用于個人消費。經山東省平原縣檢察院提起公訴,2022 年 12 月 30 日,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趙某有期徒刑一年七個月,并處罰金 1 萬元。但蔣老漢的錢卻很難全部追回,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三、如何識破與防范光伏太陽能板騙局
(一)增強防范意識,不輕信宣傳
農戶們要時刻牢記 “天上不會掉餡餅”,對于那些過于誘人的宣傳,如 “免費安裝、高額回報”“短時間回本盈利” 等,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僅僅因為商家的口頭承諾就輕易相信,要多向周邊已經安裝過光伏的農戶了解實際情況,或者咨詢當地的電力部門、相關專業人士,對光伏發電的收益和風險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認識。
(二)仔細審查合同條款
在簽訂合同之前,務必認真仔細地審查每一項條款。如果對合同中的某些條款不理解,要及時向商家詢問清楚,或者咨詢專業律師。重點關注設備的價格、質量標準、發電量保證、售后服務內容、違約責任、貸款相關條款(如果有)等關鍵信息。確保合同中對這些內容有明確、清晰、合理的約定,避免陷入合同陷阱。對于合同中模糊不清、語義有歧義或者明顯對自己不利的條款,要堅決要求商家修改,否則不要輕易簽字。
(三)核實企業資質與信譽
選擇正規、有資質、信譽良好的企業進行合作是防范騙局的關鍵。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企業的注冊信息、經營范圍、經營狀況、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記錄等;也可以向當地的能源主管部門咨詢該企業是否具備光伏安裝資質和相關備案;還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該企業的口碑和用戶評價,了解其在行業內的聲譽。盡量選擇那些規模較大、成立時間較長、有成功案例、口碑較好的企業,降低上當受騙的風險。
(四)了解產品質量與價格
在確定安裝光伏太陽能板之前,要對光伏設備的質量和市場價格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要求商家提供光伏組件、逆變器等主要設備的產品合格證、檢測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查看產品的品牌、型號、參數等信息,并與市場上同類產品進行對比。同時,要了解當前光伏設備的市場價格行情,避免因價格過低而選擇了劣質產品。一般來說,質量合格的光伏板每瓦價格在 2 - 3 元左右,逆變器等其他設備的價格也有相應的市場標準。如果商家的報價明顯低于市場正常價格,很可能存在質量問題。
(五)咨詢專業意見
如果對光伏發電項目不太了解,建議咨詢專業人士或相關部門的意見。可以向當地的電力部門咨詢光伏發電的政策、并網流程、補貼標準等信息;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光伏工程師或技術人員的幫助,讓他們對自家屋頂的條件是否適合安裝光伏、安裝方案是否合理、設備選型是否恰當等進行評估和指導。專業人士能夠從技術和政策層面為農戶提供準確、可靠的建議,幫助農戶做出正確的決策。
光伏太陽能板項目本身是一項具有廣闊前景的清潔能源事業,對推動農村能源轉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積極意義。但不法分子的種種騙局卻給農戶們帶來了傷害,讓原本美好的項目蒙上了陰影。希望廣大農民朋友能夠提高警惕,增強防范意識,識破這些騙局的套路,避免遭受經濟損失。同時,也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對光伏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不法分子的詐騙行為,規范市場秩序,讓光伏太陽能板真正成為造福農村的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