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04-02
, 來自:江蘇省0==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媒介,透過有系統組織的語言符號,人們可傳遞或進行思維活動。言語(口語)是表達語言的一種符號系統,是利用語音去代表事物和思想,是人與人進行溝通最有效的方式。語前技能是學習說話的基礎,是必需技能。它包括:1.對聲音的反應和辨別; 2.模仿能力;3.發聲能力;4.專注力;5.輪流作轉能力;6.概念建立。干預過程中,寶爸寶媽們可能常會抱怨語言進步慢,開口說話難。可是在沒有以上6種語言技能的情況下,想要寶貝一節課就見效,兩節課就說話,這種概率實在太小。讓我們先來說說這幾項語前技能和言語的關系以及它的重要性吧:一、孩子學說話前一定要先學會聽!1.因為孩子知道聲音的來源,才會知道誰在跟他說話。2.能辨別不同的聲音,孩子便能夠辨別出聲音的意義。3.學會了辨別主體和背景的聲音,才會選擇只聽某種聲音和專注說話的人。二、兒童要具備模仿能力。因為兒童在模仿過程中,成人配合語言或聲音,能夠加深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從而更好的去應用。三、發聲能力首先兒童必須具備構音器官的完整性、協調性,口腔功能要達到一定水平,這樣在游戲的互動與教學中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玩具發出的響聲以及各種模仿發音中,幫助兒童掌握發音器官的控制和協調能力,建立好發出語音的這項功能。四、專注首先要培養兒童的安坐能力,只有具備了這項能力兒童才能夠專注的聽和看,專注成人的說話及活動。五、輪流作轉輪流作轉是兩個人共同參與一個活動或談話,一個人在作出一些動作或說話后會停下來,等待對方反應或說話,然后才再行動。輪流作轉是說話時的一個重要行為,在游戲中學習等待,交流中學會等待而不是隨意插嘴。 咨詢老師:趙老師聯系方式:18361961770(微信同步) 15162319712機構地址:昆山市花橋鎮綠地大道255弄1號樓203-204室語言遲緩的孩子除了不愛說話,通常還會存在感統失調,專注力欠缺、心理行為、邏輯思維差、社交困難的問題。所以,語言康復訓練、感統訓練、口肌訓練、注意力訓練、社交融合訓練、邏輯思維、啟智認知訓練,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不可或缺干預訓練內容。我們日常有句俗語叫“貴人語遲”,意思是說話晚的寶寶會更聰明,那這樣的說法對嗎? 其實,這是不對的! 貴人語遲中的“語遲”二字,并不是指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它真正的意思是“訥于言敏于行”,意思是說話應該要謹慎,避免禍從口出。 所以這句話和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完全是兩碼事。 當你發現寶寶的語言能力已經遲緩了,千萬別認為可以不用管,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加強語言功能的訓練。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發育過程中的兒童語言落后于普通兒童的狀態。 一、語言發育遲緩的定義和病因 (一)語言發育遲緩定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在發育過程中的兒童其語言發育沒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但是,這不包括由聽力障礙而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及構音障礙等其他語言障礙類型。 (二)語言發育遲緩的病因 1、聽覺障礙中度以上的聽覺障礙狀態,則語言信息的接受(理解)和信息發出(表達)等會受其影響,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2、兒童自閉癥作為語言交流對象的存在在及語言刺激本身的關心不夠,自閉癥的兒童即是這一情況的典型病例 3、智力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在語言發育遲緩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定義為:在發育期間整體智能較正常平均水平顯著降低,并伴有適應性行為障礙,如先天性的21﹣三體綜合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