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線預見
|
70歲的王大爺(化名) 發現小便里多了很多泡沫 醫院醫生檢查后發現 王大爺的肌酐開始升高 腎臟功能也有損傷 同時王大爺還有貧血
王大爺來到昆山市一醫院血液內科門診 警覺的醫生為王大爺做了血清蛋白電泳 果然,在電泳的幫助下 醫生在蛋白電泳上發現了異常的M蛋白 后來經過骨髓穿刺證實 王大爺為多發性骨髓瘤
經過靶向藥物的干預 王大爺的腎功能得到了恢復 目前在醫院規律隨訪治療中 ![]() 多發性骨髓瘤 ![]() 前一期的《咬排骨,下巴竟骨折……追查元兇》文章中關于多發性骨髓瘤的科普,小編提到了多發性骨髓瘤(MM)堪稱"隱形殺手"。早期患者常以"骨痛、貧血、反復感染"等普通癥狀起病,極易被誤診為骨質疏松或普通感染。臨床上許多患者是出現了多處骨折或者腎功能衰竭才診斷多發性骨髓瘤,在治療前已經輾轉多個科室,時間上和精力上都有較多的花費。 究竟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早期篩查出多發性骨髓瘤呢?其實一張“膜”就可以做到,今天借助癌癥早篩日,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小小的膜起到的大作用。 ![]() 人的體內會生成多種蛋白,球蛋白就是其中之一,它構筑了人體的健康防線。可是,多發性骨髓瘤這個惡魔就把黑手悄悄伸進了球蛋白里。它分泌異常M蛋白,并且可以混在球蛋白中,常規生化檢查并不能做出區分,從而逃離篩查。 不過,再精明的腫瘤也有破綻,每個蛋白都有不同形狀、大小,對于電荷的反應不一。就如不同體型的短跑運動員在同一起點賽跑——體型輕盈(小分子量)、步伐穩健(電荷量大)的選手會率先沖線。血清蛋白電泳即利用這一特點將不同的蛋白進行了有效區分。 ![]() ⬆血清蛋白電泳圖⬆
通過電泳分離后,血清蛋白會在凝膠介質上形成特征性條帶,正常血清蛋白可劃分為5個主要區域: 白蛋白區(60%):人體最主要的運輸蛋白 α1球蛋白區(4%):包括抗胰蛋白酶等急性期反應蛋白 α2球蛋白區(8%):含銅藍蛋白、結合珠蛋白 β球蛋白區(12%):轉鐵蛋白、補體C3等 γ球蛋白區(16%):各類免疫球蛋白的聚集區 在這五個區中,“惡魔”M蛋白通常會落在γ區(IgG型)或β-γ區間(IgA型)這種特征性改變就像在均勻的草坪上突然出現一片異常茂密的草叢,立即引起醫師的警覺。 ![]() 早期篩查出多發性骨髓瘤可以及時針對多發性骨髓瘤進行干預治療,避免腎臟、骨骼遭到惡性細胞的進一步破壞。已經出現嚴重破壞的患者,如果能盡早干預,也可讓器官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復,不少患者經過干預后脫離了血液透析,極大地提升了生活質量。 ![]() 到底哪些人應該進行蛋白電泳的檢查呢?為此小編請教了血液內科的傅愛林主任醫師。 傅主任建議以下三類人最好進行篩查: ![]() 1. 60歲以上不明原因骨痛患者 2.持續性貧血(Hb<110g/L)且鐵代謝正常者 3.腎功能不全伴蛋白尿但無糖尿病史者 ![]() 現代醫學的進一步賦予了我們 洞察微觀世界的能力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通過早篩早診 讓“沉默”的殺手無處遁形 作者簡介 ![]() 張弛 住院醫師 血液病學碩士。主要從事淋巴瘤與多發性骨髓瘤得規范化診治。熟練掌握各類血液病的診斷與治療,在國內外期刊發現文章多篇。
審核專家簡介 ![]() 傅愛林 主任醫師 江蘇省淋巴瘤噬血學組成員、江蘇省淋巴瘤學組成員、江蘇省漿細胞學組成員,蘇州市血液病學分會委員、蘇州淋巴瘤學組成員,昆山血液病學會副主委。 專業特長:熟練掌握臨床各種血液病的診治,對疑難實血液病的診治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來源:昆山人民醫院訂閱號
|
共5條評分
,昆幣+5
熱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