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說成“撕飯”
“哥哥”說成“的的”.....
聽口齒不清的孩子說話,真是件費神又費力的差事,有些家長,甚至會為孩子說不清話而苦惱萬分,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口齒不清?發現孩子口齒不清,家長又該怎么幫他改善呢?今天的文章,老岳就主要針對兒童口齒不清的話題來給大家做出深入解讀。
問孩子為什么口齒不清
答:可能是構音器官生理缺陷
完整的說話過程,需要“嘴唇”、“舌頭”、“咽喉”和”肺部“協調聯動才能實現,反過來講,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彼此之間協調性不足,都會導致發音不準/不清。尤其是當發音器官存在生理缺陷,比如舌系帶過緊或過短,唇腭裂,咬合不正等情況時,出現口齒不清的可能性極大。
孩子口齒不清改善方案
一生理因素造成的口齒不清,必須要首先改善構造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比如,舌系帶過短的,可以通過剪舌系帶的小手術來改變。不過要注意,孩子發音不準很少是因為舌系帶造成的,建議家長帶孩子請專業醫師診斷為好。
融合課
自20世紀90年代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多次召開世界特殊教育會議,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提出新的教理論:要把特殊兒童看做“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強調“別化教育”“全納教育”“融合教育”;指出“存在設立或維持把特殊和正常兒童分開的管理結構的危險;社會應增進對特殊兒童的理解和可接受性,使特殊兒童回歸主流社會。”
隨著融合教育的階段性發展,融合教育已不再是只提供普通環境的隨班混度,也不再是不考慮孩子特殊需要的求得同步。融合教育強調在普通環境下營造特殊支持的小環境。
課程對象:
2-10歲兒童家長,社交溝通障礙、游戲障礙、學障礙
課程內容:
輔導如何引導孩子找到并建立真正的互動關系。
課程特色:
通過支持達到相互適應,達到孩子和環境的和諧統一,承認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每個孩子的能力特點適度要求。通過游戲與他人的互動來進行,給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和一般同伴互動的機會。為孩子未來融合的環境做準備,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了融合的基礎。
課程目標:
經過融合教育的磨練,有了一定的社會互動能力和適當行為表現的特殊兒童,理上有了一定的準備,在人際關系上也有了基礎,進入小學階段,雖然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依據已有的經驗,應對小學生活就相對從容很多。 聯系電話:0512-57352378 15306268207
QQ:2713524918
微信號:15306268207
聯系人:趙老師
地址:昆山市長江南路666號利得國際14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