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訓練
課程對象:2-8歲,語言發展遲緩,社交溝通障礙的孩子
課程特色:根據兒童發展評估,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目標和計劃,以一對一的方式,由語言訓練老師跟孩子進行桌面教學,以游戲、兒歌互動,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能力,增進孩子的社交游戲和人際互動技能。
課程設置:50分鐘一節課,每周5課時,3個月課時為一期。
課程內容:溝通能力訓練,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訓練,社交互動游戲。
社交小組訓練
我們的孩子不愿與人目光交流,不愿跟小朋友玩,不會假扮游戲,經常會無緣無故發脾氣……這些都是社交能力障礙的表現。怎樣來改善孩子的社交行為呢?
引進美國RDI(兒童社交能力發展干預)的理念和課程大綱,結合兒童心理特點和特殊兒童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訓練的經驗,專門針對社會交往能力不足、情緒自控能力較弱的學前兒童,推出此課程。
1.訓練活動的準備自閉癥兒童的心理、行為特點要求訓練活動的準備工作盡可能全面、細致,為可能實施的訓練創造條件。
(1)充分了解兒童基本信息和特征性反應。訓練初期,訓練人員應充分了解兒童基本信息,如兒童基本情況、診斷評估信息、康復訓練史、兒童特點等。隨著訓練的深入,訓練人員應根據兒童表現,記錄和分析兒童的特征性反應,如情緒變化、合作行為、異常行為等發生的情境和時機及信息傳遞方式,為后續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
(2)與兒童建立良好的關系。自閉癥兒童與訓練人員的良好關系直接影響著訓練中兒童的配合度和完成動作的質量,是有效訓練的基礎。首先,訓練人員在充分了解其生理、心理、行為特點的基礎上,主動介入受訓兒童的有意識或無意識活動中,讓兒童了解熟悉眼前的“陌生人”。有的兒童喜歡關注細節,如衣服顏色、發型、紐扣等,若訓練人員對這些細節有所了解,不妨將其納入準備工作,或許會受到意外的效果。其次,有意識構建依戀關系。無論是每一次訓練活動準備工作還是訓練中,訓練人員應高頻“現身”兒童的視野,積極引導兒童做好準備事項、撫慰不安心理、解決當下心理行為困惑、承擔兒童與外界有效溝通的橋梁。一段時間后,訓練人員所做的這些細致人微的工作大多會產生積極的結果——兒童對訓練人員的信任度逐步提高,產生對訓練人員的依賴,這是后續持續開展有效訓練的重要基礎。
(3)處理好固定與變化的關系。自閉癥兒童的刻板行為往往要求訓練環境、訓練人員、訓練組織實施順序等一成不變,相對固定的訓練要素更有利于使自閉癥兒童穩定情緒,較好地參與感覺統合訓練。但這會助長自閉癥兒童的刻板行為,限制認知范圍的擴展,進而影響其社會交往和言語語言的發展,不利于整體康復。因此,在感覺統合訓練的實務周期內,應正確處理固定和變化的關系。在訓練初期,訓練要素基本保持不變,如訓練活動安排在熟悉的環境、兒童家長及熟悉人員共同參與訓練、訓練活動以其感興趣的項目為主等。在訓練中后期,可通過適度調整訓練環境、更換訓練設備、調整參與訓練的人員、變換訓練項目等,提高兒童對“新訓練要素”的適應性,達到緩解刻板行為,擴展兒童興趣的目的。
聯系人:趙老師
聯系方式:18361961770(微信同步)15162319712
地址:昆山市花橋鎮綠地大道255弄1號樓203-204室

[ 此帖被啟智星特教在2023-07-19 14:00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