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以“新”提質。當前,昆山高新區正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著力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即日起,“智美昆高新”微信公眾號推出“新型工業化看高新”專欄,展現企業風采,反映企業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完善科技創新機制、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經驗做法。
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
通友智能裝備(江蘇)有限公司的車間內,一排排智能化設備高速運轉,關鍵工序實現全自動化生產。
無疑,成立于2017年的通友智能已經成為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中的典型企業。經過6年多的發展,目前企業已成為國內超微一體成型電感制造和智能裝備領域的知名企業,并與眾多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客戶包括華為海思、風華高科、銘普光磁、信維通信、中電科九所、大疆、傳音控股、小米、谷歌、微軟、三星等。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5G通訊、物聯網、新能源汽車、軍工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
電感作為三大被動元器件之一,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特性,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應用廣泛,且隨著消費電子小型化、汽車“新四化”等趨勢的演進,對電感小微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PIM一體成型電感具有電氣特性好、屏蔽性佳、工作頻率覆蓋范圍廣(可達5MHz以上)等特性,在中高端智能產品中廣受青睞。此前,國內電感行業主要由村田、TDK等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我們要用自己的產品打破市場現有格局,目前來看,初步目標已經達成。超微、大功率、高性能一體成型功率電感的綜合性能指標能夠媲美行業龍頭企業產品,個別指標能夠趕超龍頭企業。通過快速發展,通友智能已逐漸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制造一體成型電感的優秀代表。去年,我們實現了營業收入2.04億元、納稅總額2263萬元。
企業對于研發的關鍵投入逐年遞增。電感性能的核心是高性能磁粉材料,通友智能組建了一支由中科院博士后帶頭的、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專業研發團隊。截至目前,公司已獲得授權專利56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實用新型28項、外觀設計4項。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深知技術重要的通友智能與中科院、大連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聯合技術攻關,開展相關軟磁磁性材料、涂覆材料等研發,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后勁。
同步打造的通友智能-杭電聯合研發中心,聘請了國內知名材料學專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張雪峰為首席科學家,在高頻軟磁材料及磁器件領域展開技術攻關,幫助企業開發出具有更高性能的電感產品。作為電感三大主材之一的銅線材,對電感性能有重要影響,通友智能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聯手進行超導銅的研發,使電感實現高磁導率、低阻抗和高飽和電流。為實現質量管理的飛躍,減少質量風險,通友智能正在建設CNAS實驗室,預計今年9月通過認證。
通友智能一貫秉持“材料、裝備、產品”三位一體發展戰略,將尖端基礎材料、智能制造設備和先進產品工藝的核心技術全部實現自主可控,成為業內唯一的全產業鏈式發展公司。
通友智能正在積極推進上市進程。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昆山高新區也給予了企業充分的關心和幫助,不僅幫助企業入庫了創新積分庫,更在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通過遴選,提供了2000萬元的融資需求,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我們借助企業創新積分庫平臺篩選優質企業。通友智能因創新能力突出、排名比較靠前,符合我們優先服務的條件。通過企業創新積分庫,在企業有融資需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快速精確甄別,為他們提供相關服務。
得益于創新積分項目,通友智能目前B輪融資進展順利。有了資金的加持,今年營收有望達到3億元。
風正海闊揚帆勁
百尺竿頭再攀登
在昆山高新區這片創新熱土上,今年,通友智能計劃進一步增資擴產,擬投資4.75億元,建設更大規模、更高級別的一體成型電感智能生產線及智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包含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制造中心、銷售中心等。預期年產能達到30億顆電感、年產值達到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