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表于: 01-09
, 來自:江蘇省0==
日前,蘇州市教育局公布
2024年蘇州市教育教學成果獎
獲獎項目名單
昆山共獲得
特等獎4個
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
充分展現近年我市在
教育教學實踐、改革和
研究中取得的顯著成果
昆山市葛江中學項目組遵循課改目標,開展“讓數學‘動’起來,提升學生思維力”的教學探索,在學理層面從內涵、特征、類型及原則等維度建構基本理論。讓數學“動”起來,借助數學軟件和實物工具的動態特征,在具體的外部操作和表層的知識接受過程中,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解決數學問題,是一種深層次認知活動。
多年來,項目組利用實物工具、數學軟件、AI技術等,開發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系列資源,重組和重構適合“動”的數學內容,構建感知理解型、探索發現型、問題解決型三種常態化的實踐樣態,使數學知識動態呈現;設計課程框架,使之直觀化、具體化、可操作化,減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負荷,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價值觀等核心素養得到顯著提升。
新世紀3部義務教育語文課標都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因是“倡導”,難以實施。團隊歷經4階段,堅持20余年,圍繞“兒童健康成長,做幸福讀書人,快樂走在小博學者的大道上”的育人目標,在高質量完成國家課程任務中展開“少做題多讀書”實踐。我們用“多讀多書促動少做題”落地;團隊創“1525+N”課程,形成“小學讀1700本書,初中以后每年讀50本書”序列目標,每年拍“讀書等身照”,形成特色
團隊以“透明式寫作教學·‘五最’課文教學·大單元先寫后教·三大作業·兒童創意讀寫”改進課堂教學;我們通過家校聯動,用“與孩子共讀共書”“一流學校建設”等培訓,構建家校一致少做題多讀書場域。《人民日報》等24家媒體報道,國內外交流500余次,教學成果8次獲省市獎,科研成果3次獲省教育科研成果獎,學校以“閱讀等身”申報省基地項目獲好評。
昆山市信義小學繼承和發展傳統耕讀文化,積極探索“新耕讀教育”模式,致力挖掘耕讀文明的時代內涵,努力為鄉村兒童成長賦能,嘗試以耕讀課程為范式開辟鄉村優質教育新路徑,打破學科壁壘,喚醒鄉土情感,夯實立身之基,提升綜合素養,推動自主成長,培育知行合一的新時代人才。
經過十年的不懈探索,該校成功將傳統耕讀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開創了獨具特色的“新耕讀教育”模式。不僅培養了一批批身心健康、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鄉村少年,還成功培育了近50名種子教師,惠及了超萬名學生。學校的耕讀實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成果在區域內不斷推廣,并與多地開展交流,為全國范圍內的農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新耕讀教育實施的不斷深入,2023年該校獲第五批省中小學品格提升工程精品項目,2024年獲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實驗改革項目,辦學成果得到了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教育》《中國輔導員》、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平臺的多次報道。
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學校立足于花橋國際商務城物流特色產業,按照“專業建設跟著產業走”的辦學思路,在十幾年的辦學實踐中,成果對接區域產業結構升級,通過打造“三層架構”構建專業體系、“四層遞進”優化教學體系、“多維資源”打造資源體系、“雙創平臺”強化支撐體系,逐步探索出“面向地方、對接產業、融合四新”物流行業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機制。
學校物流專業4名學生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現代物流綜合作業比賽榮獲金牌第一名,在省、市技能大賽**獲一等獎16項、二等獎28項,在江蘇省創新大賽中獲獎20項。專業教師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出版教材4本。
學校物流實訓基地完成了1500多名相關專業人才技能培養和中、高級職業資格鑒定,多次承辦昆山市“白楊灣杯”物流行業倉儲技能電視大賽。學校與花橋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所合作,通過實施“定向培訓”“訂單培訓”,對花橋附近社會失業人員積極開展了創業培訓教育,受到一致好評,實現了學校、企業和地方的協同發展。
祝賀以上獲獎單位和個人
下一階段
市教育局將進一步發揮
教育教學成果獎項目
在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的
示范引領作用
持續搭建優質資源共享平臺
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規律、提煉優化
持續擦亮昆山美好教育品牌
為構建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有活力
更可持續的教育現代化體系而不懈努力
來源:昆山教育發布
|